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監管層頻繁喊話支援首套房 銀行堅持控風險

2014-06-13 10:39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繼央行上月召開座談會要求銀行大力支援首套住房需求後,上週末,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力支援首套房需求,抑制投資和投機性的住房需求。監管層輪番“表態”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多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房貸近期不會出現鬆動。同時,支援首套房貸款,不會打亂銀行控房貸風險節奏,目前這方面工作正在進一步加強。

  監管層喊話要求支援首套房

  短短的不到一個月中,央行、銀監會連續喊話,要求銀行支援首套房貸款需求。

  上週五,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繼續執行差別化的住房貸款政策,大力支援首套住房需求,抑制投資和投機性的住房需求,同時關注房地産開發商的資金斷裂給金融帶來的風險。

  早在5月中旬,在央行牽頭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座談會上,副行長劉士余代表央行提出,各大商業銀行要講政治,講社會責任,房貸利率要合理定價,滿足首套房貸款需求。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67號,其中對首套房的口吻是:積極滿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

  實際上,金融監管部門對“首套房貸政策”予以重點表示並非第一次,早在2012年初,監管部門也曾明確提及滿足首次購房家庭的貸款需求。但此後,銀行機構在首套房貸政策上多有或松或緊的反覆調整。

  首套房貸款利率執行標準各不同

  在金融監管部門進行“窗口指導”後,北京地區部分銀行也採取了具體行動以回應。如興業銀行將首套房貸款利率由此前的基準利率上浮10%下降到上浮5%,民生銀行此前一度較少涉足的房貸業務也于近日恢復正常。但更多的銀行給出的回應是:“首套房貸款利率近期沒有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曾被廣泛報道已經消失的首套房貸款利率優惠目前依然存在。建行北京某支行信貸部門負責人、農行某支行貸款經理均告訴記者,目前極少數客戶可享受優惠利率,但門檻較高,主要面向本行認定的優質客戶。

  事實上,有首套房貸款利率優惠的不僅是建行和農行,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北京農商行都可以申請到9折優惠利率,而且面向的是普通客戶群。

  更多銀行首套房貸執行基準利率,這其中就包括工行、中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

  房貸審批速度明顯加快

  放貸速度緩慢,放貸時間延長也是今年房地産市場比較明顯的一個表現。金融監管部門也在此次“窗口指導”中明確提到“提高按揭發放效率”。融360的數據顯示,央行以“窗口指導”喊話後,銀行在審核方面的表現積極,通過減少人工干預來提高審批速度。目前首套房貸款審批時間往往較快,一般在2至7天內,但放款時間仍較長,與4月份相比沒有明顯變化。相比較而言,外資銀行放款時間相對較短,大概在30天之內;國內的銀行則在45天左右。

  具體到北京地區,在央行喊話保證首套房貸後,北京各大銀行房貸在放款時間方面,大部分銀行不會承諾具體放款時間,通常為1-2個月,與之前相比沒有加快,最快放款時間依然是21天。

  中原地産研究部調查也顯示,目前各家銀行都積極地提及加快房貸審批時間,但在執行層面,依然暫時維持之前狀態。

  監管層喊話有助於風險緩釋

  由於風險的存在及陸續暴露,銀行對部分區域控房貸控風險力度仍將繼續加大。但也應看到,房地産信貸風險、市場風險仍屬可控範圍內,同時,監管部門強調大力支援“首套房貸”,不僅有助於風險的緩釋,還將有助於房地産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目前房貸市場的最主要問題並非放貸時間,而是信貸利率。按照目前北京市場的正常購房案例,剛需購房者購買一套位於南六環的剛需住宅,總價200萬,首付30%,貸款140萬的話,從去年年底的8.5折到目前的基準上浮,貸款140萬的30年貸款期月供也將從之前的每月8008元,上升到基準上浮5%的9199元。30年增加的利息高達43萬,也就相當於房價200萬的21%。

  張大偉認為,對於市場來説,除非大幅度降準,或者央行單獨設立針對房地産首套房貸款的非營利性機構,否則目前房地産貸款難的趨勢仍將繼續維持。

  對於本週一央行宣佈再次定向降準,張大偉表示,央行認為當前流動性總體適度充裕,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沒有改變,這將導致樓市期待的利好難以很快出現。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