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會議廳
人口老齡化迫在眉睫,浙江再出新政助力養老産業發展
新建小區,要配建居家養老設施
老年專科,二級以上醫院都要開設
昨天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第十次會議上,有兩份報告都是和養老有關的:一份是省政府對全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一份是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對這個工作情況的跟蹤督查。
浙江的養老工作究竟做得怎麼樣?投了多少錢?建了多少張床位?居家養老覆蓋面如何?“一床難求”的局面能不能破解?
我們可以從這兩份報告裏找找答案。
新建小區配建居家養老設施
老小區要限期開闢相關設施
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扶持民辦養老機構,這是省裏為解決養老問題一直在做的事情。而對於民辦養老機構來説,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用地和融資,而省政府最近出臺了一系列新政,來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明確要求各市、縣(市、區)的養老機構用地指標要單列,民間資本參與投資並列入省重大産業項目庫的示範項目,按照規定要給予計劃指標獎勵;
比如,把營利性養老機構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用地性質,從原來的公益性調整為經營性。這意味著,今後可以用土地來辦理抵押貸款等;
再比如,民辦非營利養老機構的出資財産歸出資人所有,投入滿5年後可以轉讓、繼承、贈與,當年的收支結余部分還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給予出資者獎勵。
除了解決民辦養老機構的用地問題,在養老的用房保障方面,省政府也明確提出,新建的住宅項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配建要滿足兩個條件:套內建築面積不低於項目總建築面積的千分之二,同時最低不少於20平方米。
而且,需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那麼,老城區和已經建成居住(小)區怎麼辦呢?
這個也有規定,這些小區如果沒有養老設施或者沒有達到要求的,要限期通過購置、置換和租賃等方式開闢出養老服務設施。
提高一線從業人員福利標準
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養老業
除了硬體設施到位,還要吸引人才。
全省37所高校、中職學校都要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
另外,提高直接從事一線臨床護理服務的護士的津貼標準,每月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200元到350元不等;對從事護理工作滿30年的退休人員,按原基本工資100%計發退休費。
醫養融合方面,在浙江醫院新建省級老年醫療中心,明確全省三級以上醫院設立老年人服務窗口,二級以上設立老年病專科,有條件的設立老年病專區。還明確100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要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不足100張的,可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
代表滿意度99%
但仍提出了不少問題
做了這麼多工作,效果如何呢?
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特意向全省510名代表發出了一份測評表,總體來看,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99%,認可度最高的,就是民辦養老産業發展新政、土地供應新舉措以及居家養老服務用房配置新標準。
代表們也提了不少意見,比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機制不健全,等候時間比較久,民辦養老機構服務品質總體偏低;公辦、民辦機構運作狀況的測評不滿意率分別是10%和15%;再比如,全省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的布點和服務現狀,不滿意率達到了16%。
(本報記者 吳朝香)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