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南寧鬆綁限購或引救市潮 業內人士稱作用有限

2014-04-30 09: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源:中原地産)

  廣西南寧28日晚間正式發文為樓市限購鬆綁,此前包括溫州、長沙、杭州在內的多個城市均相繼傳出限購鬆綁消息。分析人士認為,預計後續跟隨南寧出臺救市政策的地方政府會明顯增加,但限購政策本身在二三線城市較松的戶籍政策下對市場的影響有限,這種力度的救市作用也屬有限。

  南寧放鬆限購或引救市潮

  南寧房管局28日晚間發文稱,從4月25日起,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的北海、防城港、欽州、玉林、崇左市戶籍居民家庭可參照南寧市戶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寧市購房。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對於除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外,因為戶籍政策相對比較寬鬆,限購並非抑制樓市的最主要政策,關鍵是限貸和高庫存等因素。預計後續跟隨南寧出臺救市政策的地方政府會明顯增加,但限購政策本身在二三線城市較松的戶籍政策下對市場的影響有限,這種力度的救市作用也屬有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南寧人口666.16萬,本次納入參照戶籍的五市人口分別為:北海153.93萬,防城港86.69萬,欽州市 307.97萬,崇左市 199.43萬玉林548.74萬人。“新政策相當於在南寧不足700萬人口基數上,增加超過千萬的可購房基礎人口。”張大偉表示。

  中原地産統計數據顯示,南寧市場從2010年開始,大量供應住宅用地,明顯形成積壓,土地價格已經開始出現高位回落。前4月,南寧住宅類土地平均溢價率僅4.9%,一季度南寧商品房中,住宅成交11149套,佔比66.48%,與去年同期相比,住宅成交出現了微小下滑。

  對於近期多個城市傳出鬆綁限購的消息,張大偉認為,限購政策對於投資投機需求起到顯著的抑製作用,目前難以全面放開,但部分城市局部微調以及執行尺度上的暗松存在空間。

  一季度樓市降溫趨勢明顯

  一季度樓市表現低迷,各方數據均驗證了樓市降溫趨勢明顯,對於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來説,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的降溫將明顯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78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7%,相比去年全年增幅下滑23.2個百分點;住宅銷售額11075億元,同比下降7.7%,降幅與去年全年下滑34.3個百分點。截至3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超過5.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2.9%。

  一季度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6.8%,增速比1至2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3.4個百分點。

  克爾瑞房地産數據研究機構認為,一季度市場環境較為低迷,從房貸利率上調全國鋪開,到降價風波持續發酵,樓市成交呈下滑趨勢,市場低迷拖累房企銷售。一季度銷售額排名前50的企業金額、面積門檻均有明顯下滑。

  萬科28日公佈的2014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萬科實現營業收入95億,凈利15.3億,同比下降32.2%和5.2%。這是13年來萬科第一次出現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

  未來微調或放鬆戶籍和限購範圍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一季度市場有其特殊性,3月份市場已有成交上揚跡象,但一季度樓市銷售額降底,可能會使得房地産行業分化趨勢更明顯。

  張大偉認為,未來限購的可能微調形式主要有兩類,一是非戶籍資格審查放鬆,二是限購範圍放鬆。

  2013年末,上海、廣州、武漢、南昌、瀋陽、福州六城市發文提高了非戶籍繳稅年限,將購房年限延遲了1至2年,造成入市需求延緩。若非戶籍繳稅年限在實際審核中得以放鬆,加之城鎮化進程中戶籍政策的逐步放開,將釋放一部分非戶籍人口的購房需求。

  據中原地産統計,目前限購的46個城市中,僅16個城市對全市域限購,大部分城市僅對中心城區或內環線限購。限購範圍的放鬆還包括限購對象與限購商品的定向微調,例如長沙的限購政策僅針對90平方米以下的新建商品住房,且對本地居民範圍擴展至環長株潭戶籍家庭。

  “需要關注的是,不同於2008年市場受週邊金融危機影響波及步入全面下行通道,本輪市場轉冷更多由於前期房價過快上漲等市場本身風險因素積累,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張大偉認為,“雖然2008年末對樓市的諸多刺激性措施引發2009年市場大幅反彈,但我們認為本輪日益強烈的調控微調效果將不同於此前的市場反應。”記者 李方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