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八成外來非京籍青年租房住 平均月租金1993.4元

2014-03-06 09: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青年人才過半租房居住,擁有自己住房和與父母親戚同住的各佔約四分之一。團市委、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聯合開展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報告》近日發佈,調查顯示,租房成為青年解決住房需求的最主要途徑,其中民企職工住房條件最差,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由於收入低還“要面子”導致租房壓力大。

  青年人才中租房比例高達52.2%

  進行本次調查的課題組認為,住房已經成為青年最關注的社會話題,調研重點對象為:出生於1980年以後、年齡在16周歲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大學專科以上的在京工作青年群體,包括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具體包括私民營企業青年職工、國企和集體企業青年職工、事業單位青年職工、黨政機關青年、外企青年職員五類子群體,自2013年4月起,累計召開座談會8場,發放問卷5000份。

  調研報告顯示,青年人才主要通過三種方式解決自己的住房需求:居住自有住房(佔比23.5%)、與父母親戚同住(佔比24.3%)、租房居住(佔比52.2%)。調研報告中的租房居住,包括租住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單位集體宿舍等情況。數據顯示,租房是青年解決住房需求的最主要途徑,居住狀況相對較差,租房市場侵權現象嚴重。

  租房居住者和與父母親戚同住者的比例相加達76.5%,他們都存有獲得自有住房的潛在需求,報告認為,如此巨大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因此應該著力改善非自有住房群體的住房環境與居住條件,縮小與自有住房群體的生活差距,適度延緩其對自有住房剛性需求的急迫性。

  八成外來非京籍青年租房住

  根據生源地和戶籍狀況,課題組將青年人才劃分為三類:一是本地京籍青年,即生源地為北京、畢業後仍在京工作的青年;二是外來京籍青年,即生源地為京外,因戶口遷移而獲得北京戶籍的青年;三是外來非京籍青年,他們的戶籍和生源地都在京外地區,也是平常所説的流動青年。

  調查數據表明,就本地京籍青年而言,主要通過與父母親戚同住的方式解決其住房問題,佔比達54.2%。外來京籍青年有40.6%的人居住于自有住房之中,有51.4%的人租房。外來非京籍青年有80.7%租房,能夠居住在自有住房之中的比例僅為13.2%。

  民營企業職工住房條件最差

  課題組對在黨政機關、國企和集體企業、事業單位、外資及合資企業、私民營企業這五類不同性質單位工作的青年人才的住房狀況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發現,在五類青年群體中,私民營企業青年群體的住房現狀最差。

  調研發現,64.6%的私民營企業青年通過租房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明顯高於機關(32.8%)、事業(45%)、國企和集體企業(41.4%)、外資和合資企業青年(36.7%);且其租住條件也相對較差,在私民營企業的租房者中,單獨租住整套單元房的比例為13.7%,在五類群體中最低。

  課題組認為,私民營企業青年人才的租房居住條件最差,儘管其學歷為大專及以上並有穩定的就業和工資收入,但由於其以非京籍青年為主,往往沒有父母或親戚的房屋可供週轉居住,因此仍然有可能成為“蟻族”、“鼠族”等居住困難群體的一分子,應成為首都下一步發展中“以房管人”、“以業控人”的關注重點,並繼續通過園區建房、企業建宿舍等支援方式,改善他們的住房條件。

  黨政機關青年因“要面子”租房壓力大

  調查報告指出,需高度關注在黨政機關工作的租房居住青年。數據顯示,有超過三成的黨政機關青年租房。報告認為,在五類工作單位的單身青年中,機關單身青年的收入水準倒數第二,平均為5270.2元/月,僅高於私民營企業(4585.5元/月),但他們租房支出卻排在前列,月均房租為1861.5元。較低的收入水準、體面的居住要求,使這三成租房居住的機關青年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

  聚焦

  租房難 租房權益保障更難

  租什麼房?

  群租房、低矮平房等佔15%

  從租房類型來看,有42.1%的人居住于集體宿舍及青年公寓之中,20.9%的人合租整套居民單元房(非群租,未打隔斷),17.4%的人租住在整套居民單元房之中,有15.0%的人居住于群租房、農村低矮平房以及地下室之中,有4.6%的人居住于廉租房、公租房之中。

  該數據表明,在租房居住的青年人才中,保障性、政策性住房覆蓋面仍然較低,群租房、低矮平房及地下室等非正規房源仍佔相當比例。

  花多少錢?

  平均月租金1993.4元

  數據顯示,受訪者平均月租金額為1993.4元,佔家庭每人平均月收入的37.1%,略高於其最多能夠承受的比重35.2%。而若分婚姻狀態考察,則可發現單身者的月均租金佔月收入比重為38.2%,高於其理想情況(35.7%)2.5個百分點;而已婚者的月均租金佔月收入比重為34.3%,與理想情況基本持平。這表明單身租房者較已婚租房者而言,有著更高的房租負擔。

  怎麼找房?

  超三成靠仲介

  如遇合適房源,青年人才期待可以一次性簽訂平均時長為14.7月的住房協議,這與實際生活

  中平均每7.2月就要更換一次住所存在較大差異,顯然不能滿足青年人才“穩定居住”、“居有定所”的要求。

  青年人才尋找租住房源的途徑主要有4種:一是商業仲介32.73%,二是通過網路平臺直接聯繫房東24.16%,三是熟人介紹房東24.7%,四是房東在街頭所貼廣告10.15%。

  租房有什麼問題?

  73.69%租戶權益曾受損害

  調研發現,租房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在受訪者中,僅有26.31%表示在租房過程中未遇到權益受損問題,有33.3%的人表示自己曾經遭遇房東臨時清退,且無補償,有41.3%的人表示自己曾遇到租金不按合同,隨意上漲的情況,更有43.8%的人表示自己曾遭遇過黑仲介剋扣甚至騙取仲介費,54.1%的人認為租房資訊不對稱、租房難。

  面對租房市場的種種亂象,有59.3%的青年贊同“租房是其了解社會陰暗面的第一課”,這突顯出租房市場中存在的一系列侵權問題,已給青年人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和體悟。

  考察青年對當前住房情況的滿意度,則可發現,租房青年對其目前住房的滿意度略低,有26.5%的人呈明確不滿意態度,略高於持明確滿意態度的比例(22.0%)。從租房狀態分析可知,租住于非正規房源的個體有著最低的滿意度,其中持不滿態度的比例達45.8%,遠高於其他租房狀態。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個案

  公務員:第一月收入剛夠房租

  今年27歲的河南人于亮(化名),在北京做了三年公務員,回想起自己在北京三年的住房經歷,他説現在只有一個體會,就是“北漂”的烙印在他身上越打越深。從3000元月租金的整租套房,到1000多元月租金的合租套房,再到城鄉結合部的筒子樓,三年輾轉了四個地方,從離單位最近的公寓一路住到了筒子樓,于亮總結這幾年在北京的生活,説自己“幹的活很體面,住的房很屌絲”。

  2010年,于亮從河南考上北京公務員,朋友和家人都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一致認為北京的公務員一定會為他帶來不錯的生活條件。于亮也信心十足,一到北京,還沒等單位發工資,他就先向家裏借了點錢,和女友租了一套位於亦莊的整租套房,月租金3000元,套房整體裝潢等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但當第一個月工資發下來之後,于亮説自己嚇傻了,才知道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和公寓的租金相差無幾。勉強住了三個月後,于亮趕緊退了“豪華”的整租房,和兩位同事在城南租了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一廳,每人平均一個月負擔1000元左右的房租,“1000元就佔了我當時收入的三分之一,基本可以接受。”

  第一次的合租生活剛滿一個月,于亮的房東臨時變卦説要賣房,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于亮和同事被房東趕了出來,“當時特別崩潰,急著找房連理論的時間都沒有。一聽説附近小區有一套帶閣樓的兩居室,我們仨擠著住了進去,大家每個月輪流住裏麵條件最好的大臥房。”于亮説這一次的災難遭遇,讓他真正開始把自己定位成北漂一族,“以前雖然嘴上説北漂北漂,但總覺得是在説別人,那些比我更慘的人。但那次搬家,我覺得我自己也已經很慘了。”

  于亮第二次合租的房還算“高檔”,1500元的大臥室裏還連著小衛生間,但房租開支已經超過他工資的三分之一,所以為了節省日常開銷,一整個夏天他都沒開過家裏的冷氣。“高檔”小區住了半年,房東提出要漲房租,于亮算了下房租一漲又要超出自己工資的負擔,連忙準備第三次搬家,搬進了位於城鄉結合部的筒子樓,“當時算了下,筒子樓一個月800多,加上供暖費,差不多1000元,還能維持原先的收支平衡。”但這一次的住房,卻遠遠偏離了公務員的“體面”生活,20多平方米的房裏夾著廁所和廚房。“當時哪還想什麼體不體面,便宜就行了。”

  在筒子樓住了兩年多,考慮要結婚,于亮今年向家裏借了筆錢,準備貸款買下遠郊一套60平方米左右的婚房,“就憑我這點工資,沒有家裏支援,首付根本墊不起,後面每個月4000塊錢的房貸,我還得靠老婆一起分擔才行。雖然房貸壓力很大,但總不能在筒子樓裏結婚啊。”

  于亮説,他這幾年對搬家這件事深惡痛絕,但公務員工資的漲幅根本跟不上房租的飆漲,只能一次次地搬,一次次地扔破爛,“公務員沒大家想得那麼體面,我就是個很好的説明,一路越住越差,越住越不體面。但我現在心態很平和,因為大家普遍就是這個狀況,在北京混的同學也沒有誰好哪去。還記得以前住在筒子樓裏,鄰居是賣菜的,樓下幾戶都是公務員。”

  文/本報記者 林艷

  民企職員:經常把手機放窗臺上收短信

  春節期間,趙鵬(化名)回到了東北老家,他的臥室有十幾平方米,而這是他在北京租住的整間房屋的大小,這個被他稱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房子,除了一個能放張床、衣櫃、書桌的臥室,還有個廚房和衛生間。這間略顯跼踀的屋子,已經是他在北京4年時間裏居住條件的巔峰。

  2010年,趙鵬結束了在中部一個地級市的銷售員生活,來到北京,“這邊機會多一些吧,”在最初找工作的時光裏,沒有收入的他住在已婚的姐姐家,幾個月後搬出來了,“感覺不夠自由。”

  找到了在旅行社的工作後,他在離天通苑3站公交的城中村找到了房子,這裡位於五環外,每天上班需要擠公交然後擠5號線,花費一個多小時。這裡是城中村用於出租的典型板樓,格局讓他想起上大學時的宿舍,每個租戶一個屋子,包含一個跼踀的衛生間,但是不能洗澡,房間裏也沒有熱水,更悲劇的是,這裡手機信號不好,收不到短信,他經常需要把手機放到一人高的小窗臺上,這裡信號好,過幾分鐘取下來,“又有好幾條短信,趕緊回一下。”電話也是很難打通的,因此他經常被幾個在北京的大學室友批評,在酒桌上,他會反駁大學室友的玩笑,“我這裡不是小黑屋”,這裡儘管有這麼多缺點,但有一點是他最喜歡的,那就是一個月400元的租金,“在北京哪兒能找到這個價的,性價比很高,”這個房租讓他不到3000元的月收入還能支撐生活。

  在這個小屋住了幾年,趙鵬也習慣了,屋子裏陳設簡單,除了一張床,只有一個空蕩蕩的衣櫃和一個簡陋的書桌,上面堆著張愛玲文集等,彰顯著屋子主人文藝青年的往昔。這幾年,他換了兩三次工作,先後做過銷售、文案,在幾家不算大的民營企業裏跳槽,工資漲幅沒趕上物價漲幅。

  去年,他有了女朋友,原來的小屋變得更加跼踀,他們搬到了村裏另一幢樓裏,新房子面積沒大多少,但多了個廚房,可以開火做飯,也能節約一些成本,房租一個月700元,再加上一些其他費用,每月不到1000元,“兩個人承擔沒問題”。

  趙鵬説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買房,“天通苑的房子都兩三萬一平了,這都五環外了,完全沒有可能,”大學學新聞專業的他,看過許多篇近年來媒體流行的“逃離北上廣”為主題的報道,經常覺得和文中主角很像,今年27歲的他也想過離開,“但不知怎麼就沒走,”説起《北京愛情故事》裏的底層青年石小猛,也總會多一些身份的認同感,但他説自己心態好很多,“首都很多精英,競爭自然激烈,抱怨沒用。”隨後他突然冒出一句作為一個文科生耳熟能詳的話,“發展的問題要用發展來解決,”所以他準備看點書,充充電,但已經不是以前愛看的“馬雲語錄”這類成功學了,“看人家那些名人都沒用,各人情況不同,”他説他接受現在的生活,默默地奮鬥,安靜地生活,“至於未來,不知道會不會一直在北京。”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青年人住房方式

  居住自有住房 23.5%

  與父母親戚同住 24.3%

  租房居住 52.2%

  製圖/潘璠

  不同單位性質的青年人才住房情況比較

  單位性質居住自有住房與父母親戚同住租房居住黨政機關青年31.3%35.9%32.8%國企和集體企業青年職工31.2%27.4%41.4%事業單位青年職工24.7%30.3%45.0%外資和合資企業青年職員24.9%38.5%36.7%私民營企業青年職工18.2%17.2%64.6%

  不同單位性質的青年人才租房現狀比較

  單位性質 單獨租住整套

  居民單元房

  合租整套居民單元房(未打隔斷)低矮平房、地下室及群租房等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青年公寓、集體宿舍等黨政機關26.9%27.4%10.2%3.7%31.8%國企、集體企業24.6%21.9%8.0%5.7%39.9%事業單位20.9%18.8%15.4%3.7%41.2%外資、合資企業19.8%28.9%19.8%3.9%27.6%私民營企業13.7%19.6%16.9%4.5%45.4%

  不同單位性質青年分婚姻狀況的月租金狀況比較

  單身者已婚者單位性質 月租金金額

  (元/月)

  月租金佔家庭月收入比重月租金金額(元/月)月租金佔家庭月收入比重黨政機關1861.543.0%3003.937.6%國企、集體企業2277.139.8%2552.528.4%事業單位2103.746.7%2649.337.5%外資、合資企業1729.238.7%2112.332.6%私民營企業1351.736.1%2660.037.3%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