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多個二線城市住宅量價齊跌 小房企生存狀況堪憂

2014-02-27 09:01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有業內人士認為,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下調,加之此前拿地成本較高,房企盈利空間遭到擠壓

  近日,杭州、常州等城市部分項目開始下調銷售定價,多個項目直降3000元/平方米,降幅超過15%,甚至達到20%。

  事實上,克而瑞資訊集團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一份數據顯示,杭州、成都、武漢、蘭州等多個二線城市房價都出現調整,在銷售均價方面,環比、同比均呈現小幅下滑走勢,最高下滑幅度超過10%。

  值得一提的是,本報記者從某房企高層處獲悉,2013年年底以來,部分二線城市遏制新盤預售價格,開發商當時獲批的銷售定價實際上已經遠低於其當初的預期售價。其中,包括杭州在內,當時有多個新盤想在2013年年底前入市衝當年銷售業績,但均遭到擱淺。

  多城房價微跌

  據克而瑞資訊集團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從商品住宅成交情況來看,杭州、武漢、蘇州、青島、鄭州、蘭州等城市銷售均價都出現微幅調整,最高下降幅度為11%。

  該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杭州成交均價為15253元/平方米,2013年12月份則為16668元/平方米,環比下跌8.5%;成都成交均價為7269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同比下滑5%;武漢成交均價7224元/平方米,環比下跌2%,同比下滑7%;蘇州成交均價為1231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6%;無錫成交均價為8248元/平方米,環比下跌3%;蘭州則較為明顯,成交均價為6553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1%,同比下跌8%。除此之外,青島、長沙、鄭州等城市房價環比均呈現微幅下跌趨勢。

  此外,在房價微幅下跌的背景下,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全國54個城市成交量呈現下調趨勢。受春節假期影響,2014年2月份,54個城市成交量下調了13%,一線、二線城市成交量下調幅度超過了三線、四線城市。其中,一線城市成交量下調幅度達到了20%左右,而二線城市則接近30%。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部分二線城市已經出現量價齊跌的現象,而且不排除房價繼續下行的可能性,但崩盤之説則有些危言聳聽。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房價持續暴漲的市場預期已經開始發生轉變,二線城市部分樓盤開始降價,這預示著2014年整體樓市分化將加劇。在資金面趨緊的情況下,房價出現調整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特別是庫存高企的城市,人口新增放緩的城市,都有可能在最近再次出現降價。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恒大地産2013年年底就開始打折促銷,其稱內部員工購房有優惠,而且參與此次打折活動的城市並不少,可見其已率先適應市場,加快回籠資金,補充一線城市項目開發現金流。

  房企盈利能力堪憂

  “目前,二線城市房地産市場看跌情緒瀰漫,尤其像杭州、無錫、常州等樓市庫存高企的城市,加之2013年年底調控政策加碼,部分樓盤推盤計劃被擱淺。”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有些樓盤為了加快資金回籠,已經開始主動降價讓利,加大樓盤的去化量。

  實際上,有研究機構稱,2013年杭州市場總貨值量為3000億元,當年銷售1599億元,真實去化率約為50%,屬於普通水準。此外,杭州2013年土地出讓1300億元,將在未來形成大約3000億元的新增庫存貨值。鋻於此,加上2013年未消化的庫存,杭州樓市2014年面臨的去化壓力可見一斑。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杭州2013年土地出讓溢價率高漲,曾接連産生地王。“要想平衡利潤,只有加快項目週轉速度,抓市場窗口期儘快入市,爭取低開高走,減少財務成本。”杭州有在售項目的某大型房企高層曾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表示。

  事實上,有些開發商已經意識到風險,因此率先低調調整了銷售定價,新盤入市時銷售定價已經比其當初預期要低1500元/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

  無獨有偶,安信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開發商快週轉模式遭遇挑戰,盈利能力堪憂。一方面房地産企業趨勢性回歸一線、二線城市,地産行業的市場空間受到擠壓。另一方面,地産企業拿地難度加大,主流城市土地成本透支未來房價漲幅,毛利率面臨下降風險。此外,預售證管理和預收款監管趨嚴,對地産企業快週轉模式構成挑戰。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