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月7日電(記者管建濤)數九寒天,東北地方很多農民都已賣了新糧“貓冬”。而黑龍江省肇東市李木店鎮裕村香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廠房內,穿著白大褂工裝的七八個社員仍在小米生産線上過篩、灌袋、密封,一盒盒綠色種植、包裝精美的小米堆得快到房頂,正等著發貨,1斤就比普通小米多賣五六元。
“之所以有錢搞農産品加工,就是因為有貸款支援。”屬於該合作社的黑龍江裕村香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旺説,合作社經營8200畝土地,每年的生産投入就得1000萬元左右,根本沒錢再投入。幸好有擔保公司擔保,合作社用土地做抵押貸了100萬元。
“農民貸不到款並不是銀行沒錢。”在肇東市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龐樹軍看來,當前農村金融的問題是銀行“想放不敢放”和農民“想貸貸不著”的“斷橋”。為解決這個問題,肇東創新6大“招數”,促使全市2014年涉農貸款餘額達到74億元,比上年多投12億元。
第一招:“金擔農”—裕村香合作社的貸款模式。去年茂源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6家商業擔保公司在肇東市成立,市政府注入2000萬元專項擔保資金,並協調銀行以1:10的比例放大為農民擔保,減少銀行“想放不敢放”的擔心。目前肇東已有7家金融機構已發放此類貸款6300萬元。
第二招:産業鏈擔保。隨著農業企業與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肇東探索産業鏈擔保模式,即由企業擔保,金融部門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放貸,新型經營主體保證向企業銷售農産品。這樣金融部門風險降低,新型經營主體順利貸到款,農業企業得到農産品原料,實現共贏。龐樹軍舉例,僅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為一家新型經營主體的7000畝水田提供擔保,龍江銀行就放貸600萬元。
第三招:質押信貸。肇東建信村鎮銀行等5家銀行還以農産品訂單、土地經營權預期收益等7種質押産品,直接向新型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2億元。
第四招:權能抵押。“雖然貸款産品多,但大多以土地確權登記為基礎,如果沒有這個憑證,貸款就難了。”龐樹軍説,為解決土地未確權農戶的貸款難題,肇東市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對無爭議、四至清晰,並經市鄉村三級核實公示的土地出具“視同確權”證,給金融部門作抵押。目前該中心正為5.6萬畝耕地辦理“視同確權”證,三家金融機構已同意據此放款2300萬元。
第五招:“銀保鏈”。銀行不願意向農民貸款的主要原因是擔心遇災時農民償還能力差。為此,肇東規劃推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保單”的模式,即新型經營主體將參加農業保險的保單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給銀行,如果出現災損,保險公司直接向銀行償還貸款。
第六招:信用擔保。去年肇東開始建設新型經營主體的信用評價體系,達到一定等級的新型經營主體,銀行就可無抵押授信,目前當地已有9家金融部門免抵押放款1140萬元。
“不管哪種貸款形式,只要搭好抵押擔保平臺,建立起讓金融機構放心的市場體系,金融機構就會聞著味來。”肇東市農村信用聯社主任矯洪海説。
在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張麗娜看來,肇東創新農村金融的幾種模式是很好的嘗試和探索,是創造性的改革試驗。黑龍江省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允許基層在遵循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前提下發揮創造性,大膽嘗試,探索讓金融部門放心放款、農民容易貸款的多種形式,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作者:管建濤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