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江西:高鐵沿線産業開始聚集

2014-09-18 1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江西:高鐵沿線産業開始聚集

江西:高鐵沿線産業開始聚集

  9月16日,滬昆高鐵南昌至長沙段開通運營首日,新餘市旅遊局工作人員王荷花(右)在高鐵動車上宣傳推介仙女湖風景區。

  本報記者 劉 興攝

  9月16日上午9時,G489次列車緩緩駛出南昌西站。作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四縱四橫”快速客運通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省首條高速鐵路——滬昆高鐵南昌至長沙段正式開通運營,江西由此融入全國高鐵網,邁入“高鐵時代”。以長沙為樞紐,南昌、長沙、武漢三個省會城市形成“2小時交通圈”,南昌到廣州、深圳行車時間縮短至5小時以內,到北京、鄭州、石家莊、西安均實現高鐵直達。

  滬昆高鐵入贛第一縣——上饒市玉山縣,一期規劃面積500畝的高鐵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電商産業園正處在火熱的建設期。短短1年的時間,從無到有,這裡已吸引了20余家電商企業入駐。“我們計劃將這裡打造成為集電商及配套服務商基地、人才培訓基地、物流配送基地、生活配套服務區為一體的生態園區,形成以‘網商、人才、物流、文化、平臺’為主的電子商務産業集聚地。”電子商務産業園副主任劉濤説。

  伴隨高鐵效應的釋放,時下,江西高鐵沿線縣、市,都像玉山縣一樣,尋找高鐵與新興産業的最佳契合點。

  陶瓷産能在全國位居第四的高安市,滬昆高鐵南長段通車前,人員進出只能坐汽車,而該市距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有40公里之遙。一步跨入高鐵時代,高安隨即以其到省會南昌只有一刻鐘車程的地理優勢得到了投資者青睞。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投下50億元鉅資,在高安打造清潔工業燃氣供應基地,而中汽零集團公司也投資26.5億元,在高安建設汽車零配件物流集散基地。“依託兩家央企,我們在火車站南面開始動工興建面積達18.6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吸引優秀産業入駐,促進傳統産業提升。”高安市發改委主任付明生説。

  滬昆、合福兩條高鐵穿境而過,使上饒市一躍成了中東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圍繞高鐵,上饒市提出打造成四省交界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全國光伏、光學和先進裝備製造業生産基地,中部地區重要的産業轉移承接示範區的目標。江西省也正著手在上饒與浙江的邊界建立浙贛産業園,把上饒推向江西東部重要增長極的位置。

  以旅遊資源豐富著稱的江西,自然不會放過與高鐵聯姻的大好機會。沿線城市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接軌高鐵,推動旅遊提檔升級。滬昆高鐵南昌至長沙段開行首日,新餘市仙女湖區區委委員梁雲森就捧著一大摞宣傳手冊走進了高鐵車廂,吆喝著推銷旅遊産品。“我們以仙女湖創建5A級景區為抓手,充分挖掘天工文化、抱石文化、仙文化等特色,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等新興業態,推進文化與旅遊産業深度融合。”梁雲森説。

  10分鐘,這是江西萍鄉到湖南醴陵的高鐵距離。今年6月,江西萍鄉與湖南株洲簽訂《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整體上規劃出30平方公里的區域,計劃在毗鄰湖南瀏陽市與醴陵市的湘東區、上栗縣,分別佈局“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湘東園區”和“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上栗園區”。萍鄉市發改委副主任何建明告訴記者,在“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平臺內,雙方將充分利用現有優惠政策,承載對方的所有項目或者優惠政策向對方開放,變互相競爭關係為互相合作關係。

  在南昌鐵路局黨委副書記萬軍看來,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的建設僅僅是“打前站”。“滬昆高鐵的開通將加快鄱陽湖生態經濟圈與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城市群的同頻共振。而隨著江西更多的高鐵投入運營,將把沿線大中小城市串聯起來,不僅將加速城鎮化,更將形成一個交通走廊或整體經濟走廊,構成獨特的高鐵經濟産業帶。”萬軍説。

  在高鐵效應的釋放下,江西沿高鐵旅遊經濟産業帶已現雛形。在贛西地區,新餘、宜春、萍鄉已成為省會南昌的“1小時遠郊區”;在贛東北地區,上饒、鷹潭極力打造贛浙閩皖四省邊際旅遊黃金走廊,成為上海的“後花園”;南昌、萍鄉、韶山、長沙等沿線地區紅色旅遊景點也在加速整合,贛湘兩省紅色旅遊圈呼之欲出。物流方面,江西已組建全資控股專業物流投資公司,規劃投資30億元謀劃新一代物流資訊港,重點在南昌、九江、宜春、上饒等地佈局,5年之內建成中部地區以資源共用為核心的物流示範體系,全面融入長三角、珠三角大物流體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