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民族商品交易會于7月18日至22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中國民族商品交易會是2007年經國務院同意、在呼和浩特市舉辦的中國首個以“民族”命名的展會。“民交會”舉辦7年來,展覽面積累計達到44.1萬平方米,參展企業近萬家,參展客商6.4萬餘人,參觀人數262萬人次,總交易額近500億元,成為展示民族地區發展成果,加強地區間、民族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第八屆民交會,特地增設了“絲綢之路”論壇。
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為第八屆“民交會”打開新視野: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在“漢唐兩京”——長安和洛陽經河西走廊至西域這條主道之外,還包括中國北部草原“絲綢之路”,四川、雲南和西藏的西南“絲綢之路”,以及東南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無論絲綢之路的沙漠路線,還是綠洲路線,包括海上路線,其節點城市更應該加強經貿往來。
今年“民交會”有俄羅斯、蒙古、法國、德國、新加坡、義大利、韓國等20多個國家的採購商和來自國內27個省區市87個城市的101個代表團參會,規模超過以往任何一屆。總面積4萬平方米的展區,設立了121個特裝展位、308個標準展位。內蒙古自治區農畜産品加工業得天獨厚,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等地乳品、肉品、絨品令人目不暇接。
中華兩岸臺蒙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此次參展臺商的總召集人詹竣毅介紹,往屆展會多是廠家零星、單獨參展,效果並不理想。本屆“民交會”上,我國臺灣地區一共來了100多家廠商,集中展示生物科技、醫療美容、工藝美術等特色優勢産品。
在展會現場,記者看到,俄羅斯展區展出了蜂蜜、望遠鏡和碳纖維自行車;蒙古國展出了蒙古袍、羊絨系列。俄羅斯參會代表説,作為古絲綢之路的4條通道之一,草原“絲綢之路”在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同樣不可低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成為貫通亞歐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的動脈,為沿線經濟增添新的發展動力。
共創、共建、共用,成為參加民族商品交易會城市面對“絲綢之路”的共識。呼和浩特市長秦義説,作為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呼和浩特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要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以論壇為平臺,充分集聚各方面的智慧,加強文化交流和政策對接,在推進各領域合作方面形成廣泛共識;另一方面,要以政府為主導,在經貿、文化、旅遊、科技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協作機制,並設立專門協調議事機構,為深入合作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