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廣西侗鄉高山茶園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綠色銀行”

2014-07-23 14:3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南寧7月23日電(記者董振國 李斌)“昔日貧窮響叮噹,有女莫嫁布央郎;如今茶葉鋪富路,笑迎‘洋女’鬧洞房。”這首流傳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鄉布央村的侗族山歌,生動地描述了布央村種植茶葉前後的巨變。

  布央村黨總支書記吳志洪表示,1988年,村裏在種植茶葉之前,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110元,溫飽問題難以解決。而在種植茶葉之後,村民的收入得到明顯的提高,目前每人平均純收入已超過1萬元。

  布央村海拔600至900米,高山氣候適宜茶葉産業發展,三江縣決定通過種植茶葉引導村民脫貧致富。1988年,村民在村裏“仙人山”將承包到戶的土地採取連片開發、分戶經營、集中管理、分戶負責的方式,開始引種綠茶220畝。

  “仙人山”全年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保證了茶的品質。三江縣春茶採摘時間比江浙地區早近一個月,三江茶贏得了“第一早春茶”的美譽。

  “每天下午,都有很多老闆到村裏來收鮮茶,春茶、秋茶每公斤可以達到40元,現在的夏季茶每公斤24元。”正在採茶的茶農吳根雄告訴記者,他種有1畝多茶葉,一年毛收入2萬多元。

  吳志洪介紹,全村現有茶園面積3600多畝,大小茶廠50多家,年産幹茶1000多噸,村民註冊了“布央”“三省坡茗”“多諧”三個茶葉産業商標,産品批量銷售到浙江、福建、江蘇、湖北等地。

  而今的布央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侗茶村”,近幾年,布央村每年對外銷售的茶樹苗就多達1000萬株,僅此一項收入就達300萬元。

  “目前全縣茶園面積15.3萬畝,2013年全縣幹茶産量達1萬多噸,産值10億多元,茶葉是推動侗族群眾脫貧致‘綠色銀行’。”三江縣縣長吳永春説,三江縣作為中國重點産茶大縣之一,正結合“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通過有機農業提高茶葉品質,同時結合侗鄉獨特的民俗文化,進一步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