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了大半年 成都部分藥店暫停賣奶粉
消費觀念一時難改,品牌太少被嫌棄,奶粉遇到藥店水土不服
顧客在藥店選購奶粉。
6月30日,北京一家藥店的自動奶粉售賣機顯示停止服務,螢幕上貼紙寫著:“奶粉售賣模式調整中,敬請諒解”。在成都,從去年8月份開始,一些藥店就加入了“奶粉進藥店”的試水。今年6月,成都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試行奶粉藥店專櫃銷售。
“奶粉進藥店”試行11個月以來,當年第一批“吃螃蟹”的藥店,如今奶粉銷售情況如何?記者走訪發現,一些藥店的奶粉已經悄悄下架。
銷售不佳被下架
7月1日,成都市建設路某藥房的工作人員秦勇正在整理貨架上的藥品,1個多月前,這個貨架上擺放的是一罐罐嬰幼兒奶粉。
“銷量不好,後來就撤了。”秦勇説,去年底,藥房開始加入試點銷售奶粉的行列,引進了七八種奶粉品牌,但是銷量一直不好,“有時幾天都賣不到一罐,每月賣出10罐都算好的了。”
問起原因,秦勇表示奶粉品種少、店面位置都對奶粉銷量造成影響,更主要的原因是現在很多消費者不知道藥店能夠買奶粉。秦勇稱,雖然藥店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奶粉方面的諮詢,但“來藥店直接詢問奶粉的很少。”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奶粉時還有顧慮:不能刷醫保卡。因奶粉屬於食品範疇,不能刷醫保卡消費。
因為賣不出去,一些奶粉過了保質期後成了“死貨”,反而成了藥店的“負擔”。“後來我們就乾脆跟公司總部申請,不再銷售奶粉了。”
品牌太少被嫌棄
截至目前,“奶粉進藥店”試行已有11個月,當年第一批試水銷售奶粉的藥店,目前的奶粉銷售狀況如何?
7月2日下午4點過,總府路同仁堂藥店裏人頭攢動,這家藥店是德仁堂集團旗下去年成都試行奶粉藥店專櫃銷售的第一批藥店之一,然而在這裡,奶粉專區卻顯得很冷清。
在店內一角,一面長約3米,高約4米的貨架成了“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專區”,專區的5層貨架上陳列著12種配方奶粉,大部分為進口産品,包括合生元、雀巢、惠氏、美素佳兒等,奶粉價格在200元至400元之間。然而近一個小時,僅有一人前來購買奶粉。“目前整體銷量不怎麼好,主要因為消費者還是習慣在商場或母嬰店購買奶粉,商場品種更多,消費者選擇面更廣。”德仁堂集團總經理鄒康祿稱。
幾公里外,位於情融路的華安堂藥店負責奶粉專區的工作人員鄧祥敏正在整理著貨架上的奶粉。她負責藥店內10個品牌奶粉的銷售,“跟商場相比,在藥店賣要更操心一些。”為此,鄧祥敏需要付出更多。
為維護更多的客戶,鄧祥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為附近有很多小區,我們能做的就是提供更貼心的服務,維護住在這附近的‘回頭客’。”鄧祥敏説,她有一個專門的手機,每個月都要給新老客戶打電話回訪,自己還買了不少育兒方面的書籍“充電”。
“現在每個月能賣30罐左右。”店長朱曉蘭告訴記者,這樣的銷量已經算是較好,“與去年剛開始時平均每月只能賣10多罐相比,算是增加了一些。”
專家:奶粉進藥店仍處過渡期
成都市政府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中稱,“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者應購入和銷售列入政府監管部門公示目錄的合格産品,實行專櫃專區銷售,試行藥店專櫃銷售。”但這不意味著對奶粉進藥店強制執行,成都市醫藥商會會長韓祥文告訴記者,去年成都市有200多家參與奶粉專櫃銷售的藥店,目前已增加到500多家,佔藥店總數的7%。奶粉進藥店銷售,是目前安全可追溯體系最健全的銷售渠道。
韓祥文坦言,藥店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也有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銷售人員不夠專業。”醫藥商會一直鼓勵店員學習營養方面的知識,“商會也會請專業培訓機構對各大藥店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
雖然讓市民接受藥店銷售奶粉仍需要時間,但韓祥文表示,“目前香港有6成奶粉都通過藥店渠道銷售,在內地,藥店銷售奶粉也將成為一種趨勢,只不過現在還處於過渡階段。”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