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新疆成全國“白色污染”最嚴重區域 治理困難重重

2014-01-06 09: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些農業生態專家指出“白色污染”已經超過了當地農田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上限,如不加快治理和防範,農田生態將進一步惡化。在這一背景下,新疆向白色污染“宣戰”,然而投入嚴重不足、處理手段少、治理成本高等困難,使得新疆“凈土工程”工作難以推進。

  “白色革命”變“白色污染”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開始在棉花種植上大範圍推廣使用地膜覆蓋技術,使得棉花産量大幅度提高。2012年新疆棉花産量已佔國內總産量的半壁江山。新疆農業廳資源與環境保護站站長秦曉輝説“‘白色革命’給新疆的農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極大地推進了農民增産增收,促進了新疆現代農業的發展。”

  但與此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廢舊地膜在農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續加劇,這場“白色革命”逐步演變成觸目驚心的“白色災難”。經過30年的“累積”,新疆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白色污染”最嚴重的區域。在過去兩年中,新疆農業廳資源與環境保護站連續對全疆20個縣的農田進行取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地農田平均每畝殘留地膜量已經達到16 .88公斤,是我國平均水準的4-5倍。

  而在新疆南部地區的一些鄉鎮,地膜殘留量甚至達到40多公斤,按每年每畝鋪膜4公斤計算,這相當於給農田鋪了10層地膜。“毫不誇張地説,過去是撥開土地找地膜,現在是撥開地膜找土地,形勢堪憂。”新疆農業廳廳長艾克拜爾·吾甫爾憂心忡忡地説。

  秦曉輝説,播種時,種子點到殘膜上無法紮根,作物的出苗成活率和産量都受到極大影響。據新疆農科院提供的研究報告顯示,作物産量隨殘膜量的增加呈下降趨勢。以棉花為例,當土壤中殘膜量達到每畝3.5公斤時,至少減産15%。一些農業專家指出,近年來,新疆各地都大力推廣普及測土配方施肥、高新節水等技術,但作物的增産效果基本被殘膜抵消。

  農田地膜殘留的危害逐步顯露,而其潛在的後果卻難以估量。新疆農田水利專家董新光説“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嚴重的後果只是農作物減産,但殘膜會不會對地下水和土壤産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眼下還沒有人去進行長期、系統深入和覆蓋較大範圍的跟蹤調查研究,因此關於它的危害,我們沒有看到的可能要比能看到的多得多。”

  超薄地膜是“白色污染”氾濫之根源

  隨著高新節水技術在新疆的繼續推廣普及,使用地膜的農田還在逐年增加,治理“白色污染”更顯得愈發緊迫。據新疆農業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新疆地方地膜覆蓋面積達到3500萬畝,如果再加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整個新疆地膜覆蓋總面積已超過5000萬畝,約佔全國的1/4以上。

  一些基層幹部和專家指出,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大量使用超薄地膜,這樣的地膜一扯就爛,無法回收,只能任其埋在地下;而多年來埋入地下的殘膜碎屑,更是沒有辦法清理,成為農田的永久垃圾。

  記者調研中發現,現有地膜生産的標準是上世紀90年代制定的,雖然規定了0 .008m m的厚度標準,但同時又規定,允許有±0 .003m m的誤差 ,這 意 味 著 厚 度 只 要 不 低 于0.005m m,就屬於合格地膜,這就為一些企業生産超薄地膜打開了方便之門,執法部門對此束手無策。

  記者在一些縣市的農資市場上了解到,如果使用達到國家標準的地膜,每畝農田需要4.5公斤左右,而用厚度為0 .006m m的地膜,只需要不到3.5公斤,每畝地能減少投入12元以上,因此為了降低畝均生産成本,在不嚴重影響生産的同時,農民往往選擇較薄的地膜。

  新疆農科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已經進行了20年的殘膜回收機械研究,但是對於超薄膜依然一籌莫展“機械無法回收,因為機械回收要求它基本上是連片的才能夠回收起來,所以説在0.005至0.006m m之間的地膜回收效果就很差了,只能達到50%左右。”新疆農科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副所長王學農説。

  而與此同時,一些殘膜回收企業也因為農膜回收效果差而吃不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匯豐塑業有限公司是新疆尉犁縣的一家殘膜回收加工企業,企業設計生産能力是1600噸,但是2012年僅僅生産了400噸廢舊地膜加工顆粒。“人工成本比較高,而且工人難找,很多農民圖省事能不收就不收了,另外如果光是企業自己的力量去收,力量很單薄,因為面積這麼大,都要靠企業派人下去收,人員、運輸、車輛、安全等等都是問題。”公司經理石明磊説。

  治理“白色污染”面臨重重困難

  為了治理白色污染,近幾年,新疆農業部門已經在一些縣市進行了試點,在示範區所有鋪地膜農田嚴格使用厚度達標地膜,並對回收達標地膜的農民實施補貼。

  2013年,新疆又投入3800萬元“凈土工程”專項資金,在13個縣市開展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同時通過以舊換新的形式,對農民回收殘膜和使用0 .01m m以上厚度標準地膜進行補貼。此外,國家農業清潔生産地膜回收項目將在新疆部分縣市實施,扶持地膜回收企業並建立殘膜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的長效運轉機制。

  從今年起,新疆還將在瑪納斯縣和尉犁縣開展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整縣推進試點,將通過禁止超薄地膜進田、加快廢舊地膜回收站網點建設、扶持廢舊地膜回收加工企業,探索總結出符合新疆實際並能推廣使用的治理模式。

  “目前,全疆農田廢舊地膜污染治理規劃已經出臺,還需要多部門聯動,從源頭抓起,推廣地膜機械化回收技術,建立激勵政策體系,構建由政府、農民、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膜資源化利用體系。”新疆農業廳農村環境保護與能源發展處處長努爾穆罕默德·祖農説。

  一些專家和基層幹部建議,針對目前農用地膜殘留的嚴峻形勢,應儘快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一是增加農用地膜的厚度和強度,建立完善的殘膜回收體系;二是加大可降解膜研發推廣力度。

  新疆天業塑膠製品總廠副廠長陳鵬元説,如果能把薄膜適當做厚,做成0.012m m和0.015m m,對提高殘膜的回收率,是一條比較可行的路。

  此外,由於可降解地膜成本高,技術有待完善,短期內還無法在新疆大範圍應用推廣;而殘膜回收成本高,難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新疆農科院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所長王新勇説,治理“白色污染”必須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地膜回收機械和可降解地膜的研發速度,使之儘快投入市場。建議給予生産企業或農民適當的補貼,形成示範效應,以利於推廣,這樣才有可能逐步撬開可降解地膜的巨大市場容量,破解目前的困局。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