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湖北種糧大戶遣責浪費糧食:種糧不易浪費可惜

2013-02-16 10:16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種糧不易浪費可惜

  ——湖北省幾位種糧大戶遣責浪費糧食

  倡節儉、去奢靡,從官方的“八項規定”,到民間“光碟行動”,種糧農民無不拍手稱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群眾最有切身感受;聞聽那些奢侈浪費的“剩宴”場景時,農民群眾也最為痛心。

  春節,本報記者與湖北省幾位種糧大戶就糧食生産與消費的話題,進行了交流。

  浪費糧食,農民最為痛惜

  湖北春暉集團董事長譚倫蔚告訴記者:“當得知國人每年浪費掉的糧食能養活兩億人時,農業生産者被深深觸動。不管是用公款還是私款,這些糟蹋糧食的行為,是對農民的漠視,對土地的不尊重。”

  “糧食從種到收是多麼不容易,如果被人們在餐桌上浪費掉了,辛苦勞作的農民非常痛心!”種糧大戶吳華平説。

  吳華平是湖北省天門市華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2年他們的合作社共流轉土地4.48萬畝,産糧過億斤。為了多種些田,他們四處奔波,足跡不僅走遍了天門的12個鄉鎮,還跨縣市甚至跨省,為湖北荊門市、河南省信陽市等地農民的幾十萬畝農田提供機耕、播插、植保、收穫等服務。

  常年和農業生産打交道,吳華平似乎都不願多談種糧的艱辛,“這麼多年我都習慣了,沒體驗過種田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吳華平説,儘管現在華豐合作社已經能提供現代農業的機械化服務方式,彎腰等活動不會像以前那麼多,但是起早貪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仍然必不可少。有一些丘陵地區或者“最後500米”機耕道不完善的農田,農機用不上,還是得人力上。而且很多種糧農民是沒有合作社這樣的條件,仍然是完全沿襲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他們更辛苦。

  種了上千畝地的湖北省宜城市農民童啟國説,沒有體驗過“汗滴禾下土”的種田艱辛,自然很難去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把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傳統美德拋到腦後的人應該感到羞恥。

  生産環節,勿忘開源節流

  湖北春暉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去年流轉了12.3萬畝地種糧,其規模化流轉土地種糧的“春暉模式”被譽為“現代農業一面旗”。譚倫蔚認為,農業生産“靠天吃飯”並沒有根本性改變,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不確定性風險很大,大投入之下不一定能有大回報。2010年,秋收時碰到陰雨連綿,因無處晾曬,公司糧食損失慘重。

  實行科學種田、規模經營、機械化耕作,可以大大提高生産效率,減少農業生産要素的流失或浪費。童啟國發明的玉米脫粒機每小時脫粒玉米達1萬斤,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就採用秸稈還田的辦法,當時是自己發明器械去粉碎。現在,他花了7千多元購置新型秸稈還田機器,效率高多了。但是在加工倉儲方面,童啟國也碰到了難題,合作社沒有門路辦理農業配套設施用地,農機倉庫、曬場、符合標準的糧倉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一部分可能會損耗20%的糧食産量。

  童啟國説,春節期間,他沒閒著,在籌建大型沼氣池,搞生態迴圈農業,既可以增産糧食,又減少了化肥使用量。

  吳華平歷數合作社的好處,尤其是通過整村流轉土地,可以統一平整規劃建設,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將會把邊邊角角都種滿種足。同樣是種一畝田,與單家獨戶的耕作模式相比,合作社在農藥方面可以節省70~80元、化肥方面至少節省40~50元,統一使用機械可節約150多元的人力費,集中育秧等措施還可有效減少農機和灌溉中的浪費現象。再加上開發冬閒田、單季改雙季稻,去年通過華豐合作社的服務,就為農民增産了5千萬斤糧食。

  專家指出,儘管我國糧食連年增産,但供求缺口仍然在逐年擴大,最迫切和嚴峻的仍是如何轉變糧食生産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譚倫蔚説,需要加大投入和科研力量,減少糧食生産、加工、儲藏等各個環節中的浪費現象。這兩年,春暉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湖北省第一家智慧化穀物烘乾廠,投入近2000萬元建成一座單體全國最大的溫室育秧工廠等先進種田設施,普遍採取訂單農業的方式,最大程度減少浪費,依靠的就是科技力量,走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路子。

  糧價偏低,浪費者不心疼

  這些年,國家實行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了糧食生産補貼,讓廣大農民受益。但是糧食的銷售價格,相比較農民生産、生活所需的其他物質價格,上升太慢,種糧農民不得不尋找兼業。童啟國對記者説:“糧價低,所以那些人浪費得起。”

  愛惜糧食,減少浪費,僅僅限于口頭呼籲與道德譴責、指望消費者能覺得浪費可恥是不夠的,還應加大市場與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讓浪費者自己感到心痛。

  春暉集團辦公室主任李文斌也向記者表示,“粒粒皆辛苦”的意識早已根植中華民族的血脈,可現代社會中,市場導向起到了更明顯的作用,為什麼會有拋荒、浪費現象,種田者和浪費者“都很現實”,比較效益似乎可以説明一些問題。

  傳統糧食種植效益很低,在江漢平原上,小戶種田,小農水、機耕道不好配套,在化肥、農藥等農資使用方面存在盲目過度或不當施用的浪費現象。最後一算賬,種田不划算,不如外出打工。

  眼下,趁著不少外出務工年輕人回家過年的機會,吳華平正著手招聘和培訓更多的新生代80、90後種田農民,希望為現代農業生産留下接班人。

  春暉的譚倫蔚正在謀劃以後每年種植100萬畝糯稻,通過品牌和深加工來成倍地提高糧食附加值。同時抓緊啟動“湖北春暉農産品綜合物流園”項目建設,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

  種糧大戶們表示,構建更加完善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是今後奮鬥的方向。他們心裏都很清楚,農民管不了買糧者是否惜糧,也不能左右糧價,只能多種糧,種好糧。  本報記者 何紅衛 余向東 樂明凱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