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陜西五年投入9200多億元改善民生

2013-01-29 10:2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陜西省近年來實施係列民生工程,用“真金白銀”把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落到實處,五年投入9255億元,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的實惠。

  陜西省財政廳廳長張社年介紹,陜西省2007年提出推進“民生八大工程”,編制了《陜西省2008-2012年“民生八大工程”預算報告》,計劃投入1118億元改善民生,包括教育、就業、衛生、社保、住房、基礎設施、文體、社區服務,共40個項目。而隨著整個國家民生建設步伐的加快,五年來陜西省對民生的投入已從“民生八大工程”擴展到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十大領域”。

  將民生問題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快速提升了陜西民生改善步伐。五年間,全省城鄉基本醫療實現制度全覆蓋,財政補助標準逐年提高,率先在全國實施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率先在全國實施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25萬農村孕產婦受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一體化實現制度全覆蓋,1705.47萬城鄉居民開始享受此政策,目前已有385.86萬人領取養老金;2009年開始實施的旨在改善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學生夥食的“蛋奶工程”,每天補助2元錢,讓每個學生每天吃一個雞蛋、喝一袋牛奶,如今這項工程已與國家“營養計劃”並軌,標準提高到3元,惠及280多萬學生。

  臨近寒假,記者在白河縣雙豐鎮中心小學了解到,去年以來,學校的“蛋奶工程”升級成“營養午餐”,每生每天補助標準4元。菜單顯示,學生們中午可以吃到西紅柿炒蛋、土豆燒排骨、黃瓜炒木耳等多個菜。

  張社年介紹,既抓大工程,兼顧微民生,抓大不放小,是近年陜西民生建設的一大特色。通過一係列民生“小事”,陜西省解決了許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大事”。“這些年紡織工人的收入在全社會是低水平,2010年之前我的月工資只有1100元。”陜西五環集團紡織女工孫金艷說,“2011年,陜西省決定從當年起,通過行業退稅、財政出資、企業自籌等方式,讓國有紡織企業職工收入達到每年2萬元以上。”

  從2008年到2010年,陜西“民生八大工程”投入1154億元,提前兩年完成目標任務。最近兩年,陜西省政府提出並實現了民生投入的“兩個80%”目標,即每年預算安排新增財力和財政支出的80%都要用于民生,由此顯示了公共財政的民生“亮色”。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