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遼寧縣域經濟飛越 44個縣市生産總值4000億

2008-01-07 16:1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7年全省44個縣(市)生産總值可實現4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


  2007年,遼寧全省縣域經濟在連續3年高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態勢,整體運作品質為改革開放以來最高水準。遼寧可以自豪地宣佈:我們又贏得了縣域經濟大發展的一年。

  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全省44個縣(市)生産總值可實現4000億元,同比增長21%;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將達到262.1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農業增加值將突破1190億元,可比價增長7%;全省糧食産量1835萬噸,同比增長6.4%;肉、蛋、奶産量將分別達到395萬噸、248萬噸和119.8萬噸,同比增長6.2%、4.5%和23%;水産品總量實現448萬噸。全省農村固定資産同比增長32%;農業實際利用外資、農産品出口創匯同比增長20%以上;全省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可實現4660元左右,實際增長9%左右。

   2007年年初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農村和諧為目標,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首要任務,繼續紮實推進以縣域經濟為重要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在較高的起點上實現新跨越。

  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在2007年,我省以縣域經濟為重要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通過縣級擴權改革,加大對欠發達縣(市)、縣域産業項目貼息、“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園區産業項目貼息、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貼息資金和縣城及其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等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建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激勵機制,極大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出“結構改善、發展加快、活力增強、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

  我省縣域經濟迅速崛起主要表現在,一是縣域工業發展迅速。全省建設縣域産業基地288個,基地內企業達到18621個,已累計完成投資4364億元;吸納勞動力100多萬人。全省縣域産業基地産值超10億元的有82個,超20億元的48個,超50億元的11個。縣域産業基地總産值全年實現4010.1億元,利稅302億元。縣域生産總值中第二産業的比重由上年的47.8%調整為50%以上。縣域工業牽動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作用顯著增強。二是農村服務業日益活躍。全省縣及縣以下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實現660億元,比上年增長17%,增幅創下12年來最高水準。全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連鎖店舖1萬家,覆蓋90%的鄉鎮和60%的行政村,吸納了2萬多農民就業;農家店的銷售額比加盟前平均增長30%以上。全省新增5家市場和4家農産品流通企業進入國家“雙百市場工程”行列。三是農村城鎮化穩步推進,重新確認和調整了100個省級中心鎮,加強了全省重點縣城和中心鎮的建設。

   2007年,我省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實現抗災奪豐收,糧食生産首次連續4年獲得大豐收。全省糧食種植面積4626.8萬畝,比上年增加6.2萬畝。全省設施農業面積突破400萬畝,成為遼西北地區抗災減災和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設施農業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農業增長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而且在抗旱減災、避災方面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7年,我省農産品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全省重點支援、推進了33個農業産業化和農産品加工投資項目。全年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21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實現增加值650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全省農民每人平均從産業化鏈條中獲得收入達到1580元,比2006年增長20%。大連、瀋陽、鞍山、錦州農産品加工區基本形成,阜新、鐵嶺等地農産品加工業迅速發展,果、菌、藥等特色産品加工基地規模持續擴大,産業鏈、增值鏈進一步加長。全省發展專業村494個,其中省級專業村192個,出現了一批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動“一村一品”發展的龍頭企業。

   2007年省政府安排扶貧資金2.68億元,重點支援貧困人口集中的15個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施扶貧開發。實施“整村推進”扶貧506個村,投入扶貧資金2.27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145個,覆蓋貧困人口及低收入人口15.27萬戶、53.47萬人,項目村每人平均增收360多元。2007年,全省安排了移民扶貧3200戶,併為此投入扶貧資金1920萬元,3萬名貧困勞動力得到了轉移培訓。全省可解決30萬貧困人口的穩定溫飽問題,40萬低收入貧困人口將增加收入,他們的生産生活條件因此得以改善。

  點評:2007年我省通過紮實有序地推進以發展縣域經濟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縣域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縣域工業發展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迅速,農民生産生活條件逐步改善,農村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全省農業和農村各項工作呈現出新局面。

   2006年,省第十次黨代會作出決定,要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載體和推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如今,這一戰略決策得以貫徹落實,全省上下已經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實現了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大好形勢。全省形成了先進加快發展,後進積極發展,各縣競相發展的可喜局面。

  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紮實進取,奮發努力,遼寧的縣域經濟必將實現更大的飛躍。 
來源:遼寧日報

[責任編輯: 魏萌]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