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資訊  > 正文

老廠長賀榮華的四個“夢”

2015-07-10 15: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江蘇省原副省長,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理事長劉堅(中)親切會見賀榮華夫婦

  老廠長賀榮華

  引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當前,13億多中國人在中國夢感召下,正在以自己辛勤的勞動追求和實現夢想。中國人怎麼想、怎麼做,中國向何處發展、未來前景怎麼樣,都體現在中國人民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故事之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人民日報海外版美洲刊特別開設“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欄目,以中國夢為引領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期講述一個老廠長賀榮華的“追夢人生”、勵志故事。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江蘇省原副省長,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理事長劉堅在親切會見賀榮華夫婦時,鼓勵他們發揮正能量,為社會再獻光和熱。

  事業夢: 千淘萬漉雖辛苦 一片冰心繫民生

  賀榮華出生於江都楊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同許多農家子弟一樣,1964年,初中畢業後的他便背起行囊,獨自來到揚州打拼。由於聰明好學,加上做事踏實勤快,賀榮華成為當時揚州城北鋼銼廠的一名職工,擔任供工廠的供銷員。在當時,這可是人人羨慕的好職業。計劃經濟時代,對於生産型企業,供銷員的能力高低對廠子的發展和效益有著重要的影響。

  賀榮華在職期間,立足崗位,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風霜雨雪,四處奔波跑市場、做調查、拜訪廠商客戶……閒不住的賀榮華用自己的勤快和獨到的眼光,幫助城北鋼銼廠不斷提高效益,廠子經營一片紅火。他的出色工作也得到領導的肯定,很快又將他安排到當時的、揚州城裏赫赫有名的電風扇廠擔任供銷工作,肯鑽研、不怕吃苦的賀榮華同樣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供銷員的崗位上,賀榮華辛勤耕耘8年升任科長。職務提升了,責任更重了,他一如既往地恪盡職守,將鋼銼廠、電風扇廠的供銷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賀榮華出色的工作能力讓領導讚不絕口,鋼銼廠、電風扇廠兩家單位的主管領導甚至為他爆發了“人才爭奪戰”,都要求將其升任主管精英的一把手。“在我工作的那些年裏,我為廠裏賺了很多錢,為我們的集體經濟出了力,黨和政府信任我,我在職一天,就要為公家做好事,盡心盡力絕不含糊。”回眸過往的歲月,賀榮華至今依然充滿驕傲。

  199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席捲中華大地。依靠揚州財政局撥付的20萬無息貸款,租下揚州市解放北路87號的廠房,賀榮華成為揚州市廣陵區工具鋼銼廠的廠長,成為管理企業的領頭羊。有著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加上管理到位、用心經營。廠子的效益越來越好。

  2000年,為了進一步激活企業活力,賀榮華的鋼銼廠也迎來了改制。改制,首先面對的就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種種矛盾,以前集體經濟模式下的各種問題也不斷冒出頭來。面當地政府提出“廠子改制,必須要繼續承擔‘養活’原有25名職工的責任”,並將其列入改制協議。在資金極為緊張的情況下,賀榮華再次用他寬廣的胸懷承擔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接手廠子不僅沒有將一名員工掃地出門,更是用高福利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溫暖著職工,沒有一位職工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在改制之後的很多年裏,賀榮華在忙於廠子經營的百忙之中,時刻不忘回饋社會,關注當地百姓疾苦。他的廠子裏,也不斷吸收家境困難的新職工,幫助政府解決就業難題,促進社會穩定。不僅如此,他甚至主動幫助一些殘疾人,讓他們成為廠裏的“員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乃至什麼事都不做“純養著”,一幕幕動人的故事至今仍讓受助者感動不已。

  回顧自己並不轟轟烈烈卻無比充實的創業史,賀榮華很知足,他總是説:“從闖蕩社會的第一天起,我就夢想有一天能夠有自己事業。感謝黨和政府,給了我做事業的基礎和平臺。事業或許並不大,但是能讓自己在成就夢想的同時,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我很滿足。”

  文化夢:滄海拾珠聚珍寶 翰墨丹青透神韻

  悠悠運河,綠楊城郭。揚州這座有著2500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用文化的芬芳滋養著一方水土,也影響著在此生活的每一個人。忙於事業之外,賀榮華不好酒不好賭,卻對文人墨寶、翰墨丹青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遨遊于收藏天地,陶冶情操,悠然自得。

  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還在供銷崗位打拼的賀榮華,經常與港澳臺和海內外的客商打交道。有一位酷愛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臺灣企業家,與賀榮華關係很好。這位企業家決定在揚州、蘇州、杭州這三座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追尋文化的印記,尋找散落在民間的丹青墨寶。賀榮華作為他的忘年交,也加入了“別寶”(揚州話裏尋寶的意思)的行列。一來二去,漸漸的,賀榮華被方寸之間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無法自拔地深深地愛上了這些寶貝,開始了自己漫長而艱辛的收藏之路。

  二、三十年前,正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在注重物質生活提高的當時,許多老百姓並不在意精神財富的保護和傳承。尤其在揚州地區,大量極具珍藏價值的文人墨寶、詩書字畫、古玩古董乃至各种老物件,在持有者的漫不經心中散落,遺失,對傳統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那段時光,只要一有時間,賀榮華就走街串巷、四處奔波。對於一眼看上的東西,即便磨破嘴皮、掏光腰包,他也在所不惜。那個時期的老揚州,城市建設如火如荼,規劃拆遷的過程中,不少市民在整理家中物品的時候,總會淘出一些或稀奇古怪,或其貌不揚的老物件。這些在旁人眼中又臟又亂、破爛不堪的東西,賀榮華卻無比珍視,總是想方設法買入手中。

  事實證明,即便並不是書畫文物鑒賞專家,賀榮華當年的有心之舉經過時間的沉澱,越發凸顯出價值。

  20餘年來,賀榮華共收藏了8千余幅(本)字畫、古書,這其中不乏精品。趙孟頫《觀瀾亭》的對聯:“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史可法的楷書《答攝政王書》;唐伯虎的“虎”畫等;董其昌的書法、詩詞——《季白丈舟中》;鄭板橋的畫、竹、松、古人、山水及詩詞等;李方膺的畫、花卉;金農的書法:“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費新我的行草:《金陵圖》、《題金陵渡》及《夏登紫金山》等;武中奇的書法:唐詩若干首;張大千的國畫:《春山遊騎》等;林散之的書法:毛澤東的詩詞《清平樂》;任伯年的國畫:松、柳、人物等;齊白石的國畫:《荷花蟈蟈圖》;李聖和的楷書:佛經和唐詩若干首;王板哉的國畫:《蘭谷》;趙樸初的金字小楷:《寬心謠》;范曾的《滴水觀音》像;吉祥生的行草《雞頌》(吉祥生是國畫院著名書法家);金農的隸書對聯:“採英于山,著經于羽;荈烈蔎芳,滌清神宇。”;劉宇的大型油畫《良霄》;林則徐的行書:《滁州西澗》等。

  此外,其收藏的古書有:《諸子整合》(6本),蔡元培著;《軍政府公報》(16本),民國八年出版;《林文忠公年譜》(中國文學叢書);《幼學故事瓊林》;《觀音勸善文》,上海佛學書局敬造;《甲申文百年祭》,郭沫若著,華東人民出版社;《二論引端》,尚古山房拓本;《成親五竹技詞》;《國學名著》,上海世界書局出版;《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賀榮華在收藏的過程中,既有收穫真跡的狂喜時刻,更有屢遭騙局,入手贗品的失落時刻。或悲或喜,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他無怨無悔,樂在其中。

  近年來,他的收藏樂趣有增無減,收藏範圍進一步擴大,老傢具、老農具、老電器、老電子産品、老首飾……凡是帶著歷史滄桑的老物件,賀榮華都飽含深情。

  2014年,賀榮華在揚州市邗江區甘泉鎮“竹海生態園”內置下別具一格的農家四合院,將數千幅字畫(包括扇面)古書及古玩、老物件等安排在農家大院的裏裏外外。就連灶間、過道、盥洗室等地都裝飾點綴起來。一間間極具特色的書畫、文物展廳,藏品豐富,極富參觀價值,堪稱一座文化展覽館。

  賀榮華説:“這些東西都是各個年代的特定産物,每一件老物件的背後都有著故事。如果不加以保護,這些記載著歷史的寶貝就會在我們的疏漏中慢慢被遺忘,同時被遺忘的,還有曾經的那些滄桑歲月。我為了我的收藏夢而奔波,更是為了傳承和保護這些歷史文化而努力。”

  生態夢:世外桃源何處尋 生態農莊樂逍遙

  談及展示藏品的揚州市邗江區甘泉鎮“竹海生態園”, 賀榮華顯得格外興奮。這片環境優美、風景宜人的世外桃源,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日漸成為揚州生態旅遊的亮點,成為都市人苦心尋覓的生態樂園。

  濃郁純樸的水鄉春色,農林牧副漁一應俱全。置身其中,院內有水井、有樹木、紅花綠葉,碧草如茵,九曲迴廊,小橋流水。別有一番風韻。有門堂、有過道,還有三項大灶的伙食房。院子門口有一對石獅子。大門頂端架有一塊橫匾,書有“農家大院”四字。院外有魚塘、菜地、散養著家禽……置身於“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優美環境,盡可領略“綠色美味,農家風情”的各色美味,體驗遠離都市,遠離喧囂的田園樂趣。

  2014年,獨具眼光的賀榮華一眼看中了這塊寶地。年逾古稀的他,離開繁華的都市,在原本一片荒蕪的土地上,為自己執著的生態夢付出無數心血。

  “以前,我一直有高血壓、心臟病,現在長期生活在這裡,呼吸者這裡的新鮮空氣,心情格外愉悅,不用吃藥,老毛病都沒有再犯。”談及這裡的生活,賀榮華津津樂道。而不甘寂寞的他,也將目光瞄準了生機勃勃的生態旅遊領域。在他的規劃下,生態農莊日新月異,逐漸形成規模。

  目前,農莊內客房擁有若干包廂,K歌房、棋牌室、舞廳、餐廳、住宿套間等一應俱全。

  在這裡,感受到比揚州城區低兩度的清涼,享受鳥語花香,重溫原生態的農家生活,煩躁抑鬱的心情伴著其清風散去。同時,賀榮華在農莊內專設多間書畫展廳及古書古玩展廳,更為田園美景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吃一口我們自己種的農家菜,喝一口我們這兒招牌的黃山雞雞湯,你一定會不虛此行。”賀榮華生活在此,樂在其中,他將更多的心血用在農莊的不斷改進、完善之中,將他深愛的“生態夢”之樂,與更多的人共同分享。

  幸福夢:喜看人間多溫暖 心生慈善夕陽紅

  對黨和政府的感恩深情成就事業夢,對文化的熱愛與傳承的擔當成就收藏夢,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致力生態夢。這一切都讓賀榮華倍感珍惜。特別是習總書記對民生疾苦的關懷,讓他特別告慰。賀榮華説,他是一個時代的幸運兒。早在1991年,賀榮華所擔任廠長的揚州市廣陵工具鋼銼廠為增加生産量,擴大規模,向揚州市城東鄉承租了原揚州市曲江鋼管廠的現有廠房及水電設施,承租期為十年,按照協議,鋼銼廠安置了原廠的24名職工作為一線工人,並履行了協議中的各項責任。命運垂青有理想肯努力的人。在此期間,賀榮華所在的企業實行了改制,由賀榮華購買。2000年,揚州市城東鄉人民政府為發展地方經濟,盤活存量資産,增加經濟收益,確保社會穩定,根據搞活企業,落實企業改制精神,本著等價有償自願的原則,揚州市城東鄉政府將城東鄉所屬的原揚州市城東鋼管廠的資産轉讓給了賀榮華,包括廠區內所有的房屋,構築物,電力設施,地面附著物(所有廠房均在1983年建造)。雙方協議商定鋼管廠25名職工由賀榮華接收,並負責安置。特別書面確定資産轉讓後産權歸賀榮華所有。在這份重要的轉讓協議中關於付款方式一款中,“合同簽訂後付20%,甲方辦好房産轉讓手續使乙方擁有合法産權證後,再付給甲方80%” 。關於土地一款中,“土地作為租賃,租賃期為50年。土地租金起算日期從2001年4月1日起計算。”協議中還在其他事宜中特別約定,揚州城東鄉人民政府資産轉讓後,必須協助乙方協調好過去周圍四鄰的産權糾紛,如影響賀榮華的正常使用,造成的直接損失由揚州市城東鄉政府負責承擔。如一方違約,違約方需承擔另一方的各種直接費用和直接損失。

  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份文件的甲方,也就是揚州市城東鄉政府,已經更名為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政府曲江街道辦事處。2005年11月17日,該辦事處出具了一份承諾書,並加蓋了公章,承諾書內容為:“按照2000年8月15日原城東鄉人民政府與賀榮華簽訂協議的基礎上,因原城東鄉政府不能辦理好房産轉讓手續,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承諾:在房産轉讓手續未辦好之前,土地年租金為23000元。”在2010年6月28日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政府曲江街道辦事處出具的一份證明中,清晰的註明“茲有位於揚州市解放北路87號房屋産權屬於賀榮華所有,且上述房屋産權屬私有性質。”

  企業的發展在此合同以及承諾或證明的框架約束內正常進行。直到2012年,坐落在廣陵區解放北路87號,賀榮華3080平方米廠房的企業揚州市工具鋼銼廠(含華鑫浴室)迎來拆遷。談起那段拆遷經歷,老廠長説:“我通過自己的不斷驗證查詢,樂觀地相信,自己的廠房拆遷補助一定會按照土地為集體或國有類的標準執行。我的廠房有3080平方米的拆遷面積,如果參照國有土地可補償3264萬元,按照集體土地可補償2580萬元,而拆遷方告訴我只能獲得1160萬元。7月中旬,我因身體多種疾病並發癥,生命垂危,不得不住進醫院搶救。然而,在此期間,大批不明身份的人員先後來到醫院,不顧我身體虛弱、幾乎油盡燈枯,一句句諸如‘拆遷補償同意書,你到底簽不簽?’‘老東西,你都一大把年紀了,自找苦吃’的威脅、恫嚇讓我充滿了恐懼……還有,我的家人也沒能倖免。我在當地治安大隊任職的女婿被莫名其妙地‘停職’;妻子為逃避不法人員的追捕,大夏天躲進小樹林直至黑夜降臨才敢逃生;年幼的女兒獨自蜷縮在家中,面對門外瑟瑟發抖……但是,在沒有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前,我的廠房遭到了強拆”。他説,“2012年7月26日上午,先是斷電、斷水,在廠子裏機械設備、材料、産品、辦公設施、電器、傢具等尚未搬遷的情況下,大型鏟車開道,僅僅幾個小時,看到我和全廠職工付出無數心血的工廠,迅速被鏟為平地。年邁的我怒火攻心,不省人事。世上總有公平在,事態的發展引起了媒體的關注,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圍繞拆遷補償,隨著江蘇法制報記者深入調查采寫的一篇《“天價”拆遷老百姓為何不領情》文章,讓賀榮華,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政府曲江街道辦事處,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新農村村民委員會,拆遷公司等開始了談判的新局面。《中國建築律師網》首席專家袁寶勇博士一番番話語給了他無比的欣慰,袁博士説:“一般來講,在舊城區改造中,遇到歷史上不同時期建造的房屋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許可審批手續的,由於多種複雜因素的存在,無法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根據《城鄉規劃法》、《行政處罰法》及2011年國務院頒布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等有關規定,在徵收補償中,對1987年之前已經建造的城市房屋,通過合法或者合理方式取得國有土地的,按照合法房屋的市價扣除建設審批時必要的稅費,給予相應的補償或者安置。”就是這樣,賀榮華也以一個樸實的情懷正確對待自己的利益,他説“我真的絕不想佔國家和政府的一點便宜”。他非常感謝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給了他良好的信念。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江蘇省原副省長,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理事長劉堅在親切會見賀榮華夫婦時,鼓勵他們發揮正能量,為社會再獻光和熱。

  中國夢是什麼,從根本來講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最終是要落實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人民總體幸福了,祖國才會壯大。許許多多的人們,為了城市的發展,他們帶著鄉愁離開了自己曾經熟悉的家園,尋找新的夢想。賀榮華和他企業的職工,也是其中的一個個追夢人。衷心地希望賀榮華老廠長所代表的老百姓的夢想、城市的夢想早日實現!(文/人民日報海外版 林愛民 攝影/張俊)

  賀榮華的收藏作品

[責任編輯: 李威]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