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資訊  > 正文

5天熱銷百萬:一家養雞農場如何玩轉網際網路?

2015-05-26 09:3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網際網路+”這一概念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為整個市場帶來了極大想像空間,農業作為經濟最為基礎的部門,首當其衝。近年來,國內農産品在行銷和推廣上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缺乏品牌、行銷乏力,另一方面,是連年的食品安全問題,導致市場的信任缺失。這樣一種兩難的現狀,正是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或升級的一大“痛點”。

  PC網際網路時代的邏輯是拼流量入口,拼取悅搜索引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拼品牌的魅力和深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給了一些商家品牌一個新的機會,如褚橙、丘處雞等品牌,都在微博、微信上變化出多種花樣打法。

  花樣賣雞:這畝地養的雞給你承包了!

  一個在深山養土雞的農場,如何玩轉網際網路,5天之內熱銷百萬元?這是四川北川丘處雞農場最近在微信上創造的行銷案例。

  4月份,丘處雞與多個財經圈內的微信公眾“大號”合作,通過這些微信號發起了一個“500萬微信紅包感恩金融圈”的活動。據了解,“500萬紅包”和“感恩金融圈”的噱頭,使得這一品牌行銷活動在微信上廣為傳播,活動期間,短短幾天十余萬個紅包即被哄搶一空,並且取得了上百萬元的銷售成績。

  緊隨微信紅包之後,丘處雞的網際網路行銷繼續升級,又推出了一項“園主認養計劃”。該計劃同樣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發起,召集消費者擔任丘處雞農場的“園主”,園主除了享有連續10年收穫園區出産的土雞和雞蛋外,還享有為園區命名、以及到園區親子遊玩、免費吃雞等多項權利。據悉,這個計劃推出後備受歡迎,3800元一畝的價格,短短2天就被認購了100多畝。

  網際網路+農業:産品之外,還有詩和遠方

  網際網路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是全方位的,體現在農産品的産品信譽(安全)、産品流通和品牌行銷等方面。在産品本身,網際網路時代的産品資訊更加透明和可追溯,一定程度上有機會解決長期以來因各種食品安全事故引發的信譽危機。流通環節亦毋庸贅言,涉農電商的侵入,砍掉了大量中間環節,已經實現“從農田直接到餐桌”。而在産品之外的品牌推廣和行銷上,在提升産品的附加值上,網際網路時代的農業還有更多的故事可講。

  事實上,農産品的本身通常便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幾乎每種農産品都有獨特的地理條件,不同地理條件、人文背景、城市文化、産品知識、歷史典故等都可以把農産品包裝得獨一無二,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上,更易於在形成病毒式的傳播。

  2012年7月,本來生活上線,同年推出第一款産品——褚橙。褚橙是原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在85歲耄耋之年再次創業成功創造出的産品,售價不菲卻追隨者眾。背後,正是本來生活利用“粉絲經濟學”的原理,借褚橙背後的“故事和情懷”,順勢而為,如在微博上大力推廣“私人定制”,不少名人都獲得了專屬定制包裝的褚橙,王石、蔡康永等明星頻頻推薦。賣水果,竟然賣出了一股潮流,傳為行銷佳話。

  同樣,一隻散養在四川北川深山的土雞,該如何向市場講述其“有機”、“天然”、“營養”的附加價值?丘處雞在創業之初,講的是一個反出資本市場、棄政從農的證監局處長的故事,一種回歸山林、養雞拾蛋的情懷,一個“金融家的生態農業夢想”。那時熊市風頭正盛,牛市還只是個未知的夢想,在資本市場煎熬的人們,也很容易對這種情懷産生共鳴。於是便有了“年銷10萬隻,一千多位金融高管都在吃”的盛況。

  而在增進品牌推廣的廣度與深度、增進消費者的黏性與活性方面,丘處雞也在微博、微信性上做了積極創新,上述的“500萬紅包感恩金融圈”和“農場園主招募”的策劃,均取得極大的市場反響。此類行業概念、品牌形象突出,在“網際網路+農業”大背景之下行業前景看好的公司,自然備受嗅覺靈敏的資本青睞,引來資本競逐。本來生活網今年一月獲得了B輪數千萬美元投資,這是其一年之內獲得的又一輪融資。今年3月,丘處雞創始人邱大梁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剛成功獲得了第二輪千萬級融資,而該筆融資將用於接下來丘處雞土雞林下放養標準化體系建設和線上行銷的服務提升。

[責任編輯: 李威]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