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商  > 正文

北京市就推廣臺灣會館徵集兩岸人士意見

2010-07-28 08:54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位於前門地區大柵欄商業街的臺灣會館,是北京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北京市臺灣事務辦公室27日在此邀集兩岸40余位專家及臺胞人士座談,為日後推廣臺灣會館並增進兩地民眾交流傾聽各方意見。

  臺灣會館是大陸唯一的一所,史稱“全臺會館”;會館于1890年前後,由一位臺灣進士興建,用以因應臺灣舉人進京考試時落腳之需。這所歷經100多年來中國歷史風雲變幻的會館,於今年5月8日重新開張,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都參加了當天的重張儀式。

  北京市臺聯副會長葉芳27日介紹,會館最初滿足了臺灣舉人進京落腳需要,抗戰期間曾出租給商行提供鄉親組織活動經費;經過2009年至2010年修繕、擴展,重張后的臺灣會館不止作為兩岸聯繫的見證,也將擴展為北京與臺灣的文化與經濟交流平臺。

  1985年,臺灣會館的産權由北京市臺聯接收並管理至今。

  來自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2006年曾察看當時未經整理的臺灣會館,之後持續為保留會館奔走、呼籲。他在座談中説,會館中有臺灣人和祖國相聯繫的記憶,是歷史的見證;建議今後多介紹臺灣人士來此參觀,讓更多人了解臺灣和北京歷史上的聯繫。

  據記載,自清康熙33年(1694年)至光緒29年(1903年)間,共有32位臺灣籍舉人考中進士。臺灣會館的展示中還有2幅北京孔廟進士題名碑拓片,上頭分別記有臺灣第一位進士陳夢球與最後一位進士汪春源的名字。

  北京大學專家張萬倉説,參觀臺灣會館,能夠形象直觀地了解兩岸近100多年的歷史。清末科舉制結束之後,從北京大學史料中可以看到,一直有臺灣學生到北大讀書,蔡元培校長時期還有北京臺灣青年會,經過兩岸隔絕,現在又有300多人在北大就讀。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徐博東認為,臺灣會館是臺灣與大陸悲歡離合的歷史見證,也是情感紐帶、精神會所;未來,臺灣文化精英與中國文化的連結,是可以進一步探討的方向。

  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高振生在致辭中表示,會館紀錄了臺灣同胞100多年來在北京學習、生活的歷史,見證了北京與臺灣的歷史聯結;今後,北京市將支援各方專家研究這段歷史,並以多種形式推廣臺灣會館,以增進兩地民眾的理解和情誼,並以臺灣會館為平臺著力推動兩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

  據了解,以臺灣會館為核心的北京臺灣文化商務區將於今年9月開市,臺灣商家將在此間集中推廣臺灣品牌。(記者 劉舒淩)

[責任編輯: 李學斌]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