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 正文

救亡輪胎業需誠信機制

2013-10-05 11:41 來源:財經國家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古話雲: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作為世界上重要的輪胎生産基地,2012年中國輪胎出口3923萬噸,價值142億美元,可謂規模龐大。而且出口主要目的地為歐美發達國家,這表明我們國産輪胎的品質和信譽是經得起最嚴格的考驗的。

  但遺憾的是,中國輪胎行業亂象恰恰就表現在這裡:出口輪胎質優價廉、內銷輪胎質次價亂。

  對外,由於國外誠信環境好,國內企業的出口産品不敢作假;對內,因為各種行業潛規則盛行,很多對外出口的做法不一定適應內銷的複雜環境。

  “雙重標準”如此內外有別,未來一旦形成行業小環境下的“劣逐良幣”,則中國輪胎企業在國內必將長期缺乏誠信自律。

  因此,針對中國輪胎行業為何需要建立誠信機制,及如何建立誠信機制,我想從四個方面談一談看法。

  首先,中國企業和社會環境關係尚未進入良性互動。目前國內商業競爭關係可以是優勝劣汰,也可以是劣幣逐良幣,這導致應有的建立誠信機制缺失。

  比如,目前中國輪胎行業主要就是低層次的劣幣逐良幣,企業和社會都似乎符合潛規則才能獲取短期利益,否則就難以生存。

  輪胎行業競爭事實上是企業和産品綜合實力的競爭,而目前簡單核心指標定勝負的現象明顯,在産品相似下價格因素至關重要,誰的價格便宜就能獲得訂單;而價格相近下的潛規則盛行,誰的公關費高或者關係硬就能獲得訂單。在進入採購或分銷體系後,輪胎廠家為了更高利潤,挖空心思降低成本,由此帶來品質的下降,並因此需要更多的打通檢驗環節的成本,惡性迴圈愈演愈烈,企業誠信自律機制也就形同虛設。

  其次,為何要建立誠信機制?因為輪胎行業亂象已經傷害國人對自主品牌的信任。

  輪胎等諸多行業的亂象打擊的是消費信心,就像消費者對奶粉等國內企業生産並在國內銷售的産品缺乏信心,這也對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制約。

  零部件品牌是給整車産品的信譽的背書,尤其是安全性、運動型部件的品牌信譽間接保障整車産品的可信賴性。過去,一些自主品牌車裝上很多的內資品牌的配件後,其品質和可靠性的確産生了一定風險,消費者的使用感受不佳,這樣的口碑傳播對自主品牌車的品牌形象也是打擊,並進一步帶動低質低價的惡性迴圈。

  消費者購買某價位的産品,同價位的歐美合資品牌産品相對自主品牌車的優勢明顯,自主品牌只能靠更大的車型和更豐富的配置彌補劣勢。消費者購買某一級別規格的車型,自主品牌需要10%以上的品牌差價來彌補産品品質和信任的缺陷。這也是自主品牌整車發展的被動局面,想改變是很難的。

  第三,如何建立誠信機制?

  輪胎行業的怪相也是國內零部件行業的問題縮影。隨著自主整車企業逐步轉型為新的國際化誠信規範模式,很多自主品牌企業已經反思調整:國內部分核心零部件企業遠不如國際零部件公司信譽高;自主整車企業紛紛聯姻國際零部件建立合資企業,生産國際品牌的核心零部件,提升自主整車的品質檔次。潛規則少的成本低,由於這些國際品牌零部件的技術先進、品質可靠、規範透明度高,實際的零部件成本並不高。

  最後,企業誠信需要社會整體大環境的改善與改變。

  當年的歐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也是問題很多的,但其發展中逐步規範並形成自律。歐美社會機構的管理行為也受到嚴厲的監督,整個行業的誠信機制建立才能確保企業的行為道德高標準,否則就會被懲罰淘汰。而我們的行業環境也應改善,社會機構和地方政府應該從權利管理和短期利益轉型到公共服務,建立社會監督機制,讓企業必須按誠信機制履行社會責任。而整車國企也應強化自控,讓行業配套環境簡單透明。

  (文/崔東樹 作者為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 林天泉]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