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政策回顧  > 正文

中國應對下行儲備政策充足 總理稱不會"硬著陸"

2014-10-17 14:39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步入第四季度,各界對中國經濟的關注再次升溫。本週起,多項經濟數據將密集發佈,多機構此前預測經濟放緩。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剛剛結束的訪德之旅中強調,中國經濟運作合理,不會出現“硬著陸”。

  對宏觀數據的悲觀預期和中國高層的堅定更引發市場對中國政府未來政策走向的關注。一名接近高層的研究人員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經濟的壓力是有的,但遠沒有到悲觀的程度。“我們並沒有採用一些極端刺激經濟的手段,以中國政府的儲備和市場的潛力,立竿見影的刺激政策是有的,但從目前來看,仍是在做‘挖井工作’,利好長遠。”

  李克強在近日主持會議時也強調,“我們政策的工具箱儲備還很充足,遠沒有到‘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程度。”

  所謂“政策儲備”有哪些?本報記者梳理近期重要會議和採訪多名不同界別人士發現,未來一段時期,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將仍是重點,政府將借助進一步簡政放權等手段釋放市場活力,同時改善傳統市場弊病。

  另一方面,基建投資仍是拉動經濟的主要手段,棚改、鐵路、市政設施建設將領銜從地方到中央的重要投資部署,水利、環保、資訊網路等領域將進一步得到加強。與此同時,金融手段調控將加強,特別是貨幣政策“戲份”將進一步加大。

  增速放緩“新常態”

  經過了前幾月的下跌,多家機構和多位經濟學家對中國三季度經濟作出了下滑的判斷。例如高盛預計中國三季度GDP增速將從二季度的7.5%降至約7.1%。隱含的環比增幅為7.8%,略高於二季度。

  與此同時,對今年全年經濟下滑和明年經濟增長繼續下滑的判斷成為目前市場的主流。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12日預測,2014年中國國內GDP同比增長7.4%,2015年增長7.3%。而在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預測結果為:今年增長7.3%,明年為7%。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短期來看,今年GDP增長底線是7.3%,明年的底線是7%,如果政府不考慮為刺激加力,增長可能跌破7%。他預測2015年的GDP增長可能只有7%,部分季度可能跌破7%。

  開篇所述研究人員對本報表示,學界和市場的這一預測是符合大趨勢的。一方面,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並非只在中國顯現,多個新興市場呈現這一特徵;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結構和經濟儲備都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不應該再以過去十年的眼光來看待。

  而另一個信號是,高層對中國經濟放緩“新常態”的容忍也正在增強,李克強11日在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第六屆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再次強調,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比較穩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生態環保取得積極成果,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政府職能改革將繼續深化

  從本屆政府目前的表態來看,以簡政放權為先手棋的政府職能轉變將會以更大的力度向更深入的方向發展,並被認為是尋找中國經濟動力的“鑰匙”。

  本報記者此前從官方人士處獲悉,國務院審改辦已從各部門現有行政審批項目中梳理出涉及投資、創業創新、生産經營、高技術服務等領域共700多個行政審批項目,將對這些社會關注度高的“硬骨頭”進行攻關,力爭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銀”,更好地向市場和社會放權。

  在放權的同時,各個領域的“改革”也在加速。根據國務院的部署,下一步將抓住有利時間窗口,有序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環保等價格改革。

  “只有通過簡政放權,逐步規範政府的權力,才能夠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對本報表示。

  基建投資繼續領銜穩增長

  儘管不是新手段,基建投資將仍是未來一兩年的穩增長主角。中金證券研究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基建投資不同於擴大産能的有效投資,它不僅對改善人民生活和發展經濟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不會造成産能過剩的隱憂。

  一名中部省份發改委人士昨日也對本報稱,投資基建是地方樂於推行也擅長的穩增長手段,這樣的投資不僅讓地方硬體上“好看”,技術和操作風險也較低。

  本報記者梳理主要基建工程可發現,棚改、鐵路、地下管道建設、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等將是重點。其中,在幾輪“穩增長”加碼的部署中,棚改都是主角,未來也不會改變。

  國家資訊中心測算資料顯示,如果國家開發銀行加大對棚改的支援力度,2014年棚改投資將約拉動GDP增長0.29個百分點;投資力度不加大,棚改將拉動GDP約0.08個百分點。

  根據記者獲得的資訊,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棚改都給予了“重點關注”,從各個方面推出了眾多針對性政策。

  一再推高的鐵路投資也值得關注。記者從鐵路系統人士處獲悉,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鐵路建設獲得的支援可謂近幾年來最大的。在地方規劃中,鐵路和軌道也佔據半壁江山。一名地方官員曾對本報表示,鐵路建設不僅利好地方經濟,同時也是區域經濟重塑的重要力量,各個地方都不想落後。

  根據國務院部署,年內還將在水利、環保、資訊網路等領域再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同時推開項目融資、特許經營等模式,鼓勵社會投資。

  金融工具是“猛藥”

  經濟放緩,中國的金融和貨幣政策備受矚目,能否繼續堅持定向而非全面寬鬆的走向引來諸多猜測。開篇所述研究人員對本報稱,金融改革是未來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而金融工具對經濟的刺激也是猛烈的。

  李克強在近日常務會議上提出,要用好用活財政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運用定向舉措,推進普遍性降費,支援實體經濟,緩解“融資貴、融資難”。陳東琪認為,貨幣政策還有操作的工具,可以調整利率和存款準備金,今年是定向微調,如果明年經濟增速跌破7%,政府可能會慢慢發力。

  從近期召開的三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來看,央行的態度是繼續保持定力,不進行大規模刺激。但機構預測稱,如果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加上明年新預演算法實施後財政政策受限,貨幣政策肯定會在“定向寬鬆,結構優化”的導向下繼續預調微調。

  央行行長周小川12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也表示,鋻於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穩定,通脹將繼續保持溫和,中國政府將繼續以審慎的貨幣政策立場,開展信貸和宏觀審慎政策,來確保資金、信貸和社會融資的合理增長,同時將流動性維持在合理水準。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