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漁業交流  > 正文

臺灣出技術 寧波出資源 石斑魚還能再便宜三分之一(圖)

2014-05-29 09:56 來源:現代金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青石斑魚

  青石斑魚 資料圖片

  長三角地區距離臺灣最近的港口在哪?在寧波。浙江省的臺商最多在哪?還是在寧波。

  無論從地理上,還是人文上,寧波離臺灣都很近。石斑魚、秋刀魚、金槍魚……寧波人菜籃子裏的海鮮也有不少臺灣貨。

  昨天,在“2014年兩岸漁業産業項目合作對接會”上,浙臺(寧波象山)漁業合作示範區授牌成立。今後,寧波人可以花更少的錢吃到更多更新鮮的臺灣海鮮。通訊員 沈正中 記者 俞林鳳

  合作

  甬臺在漁業合作上有“大動作”

  將建成亞太最大海洋生物交易集散中心

  象山跟臺灣交情不一般。從《舌尖上的中國2》中也可見一斑。《相逢》片中,石浦人張士忠去臺灣跟姐夫相逢,他特意把海鮮曬成幹背去送給親朋好友,這是一種來自海峽彼岸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官方説法更願意用“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來形容寧波象山跟臺灣的關係。臺東富岡新村至今保留著純正的石浦風俗。

  在臺灣,石浦港知名度較高。從地域上來説,石浦港是長三角地區距離臺灣最近的港口。從歷史上來説,早在1971年,石浦港接待了第一艘臺輪,臺灣漁輪以及漁民的接待量一直穩佔全省的70%、全國的40%。在1981年,國務院專門設立“象山縣臺胞接待站”。

  而在昨天,有一種力量把寧波跟臺灣的距離拉得更近了。浙臺(寧波象山)漁業合作示範區授牌成立。下步,寧波將進一步加強與臺灣漁業組織及企業合作,構建集遠洋捕撈、種苗繁育、示範精養、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大宗交易等完整産業鏈,形成石浦港南岸20公里、上萬畝面積、亞太地區最大的海洋生物産業園和交易集散中心。

  利民

  石浦將建立專門的飼料廠

  今後石斑魚還能便宜三分之一

  説了這麼多,市民可能會覺得這跟自己關聯度不大,那就錯了。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舉動,意味著市民今後能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元的海鮮。

  在寧波臺恒水産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各種石斑魚,從最常見的青斑,也有價格稍貴的東星斑、老鼠斑、老虎斑等,價格從一斤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在這裡最小的石斑魚還是魚苗,大的則有幾十斤。

  寧波臺恒水産公司副總經理宋永定介紹,他們會從臺灣進口成年石斑魚,也會進口魚苗進行培育,目前主要還是以前者為主,不過今後自己養育的比例肯定會提高。他舉例説,拿最普通的青斑來説,從臺灣進口再到市面上銷售價格在一斤60元左右。如果進苗再養育每斤售價可以少5-10元。

  這個價格絕對還有再下降的空間。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提醒,石斑魚是一種肉食動物、生性兇猛,千萬不要用手去觸碰,不過人工養殖的石斑魚吃的並不是肉,而是一種從臺灣進口的飼料。而在石斑魚養殖中,進口飼料是很大一筆成本。按照臺恒水産的計劃,他們會在石浦成立專門的飼料廠。這樣一來,石斑魚的價格還能騰出30%的下降空間,也就説,今後,沒準用現在的三分之二的價格就能買到同樣品質的石斑魚了。

  前景

  寧波給予財政傾斜

  更多臺灣海鮮來甬

  據了解,石浦港地區已設有臺灣漁輪停泊點和對台貿易專用碼頭,累計通航近百次,進出口貨物超2500噸,2013年對台貿易額突破1560萬美元,同比增長近180%。

  説到甬臺兩岸貿易的難處時,企業無一例外地提到了“稅”。寧波飛日水産實業公司每年生産罐頭魚製品超過1萬多噸。原材料中六七成來自大陸的遠洋捕撈,剩下的則來自臺灣等地。公司負責人潘先生説,從臺灣進口,100萬元的貨,增值稅就要繳納10%多,這對企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不過,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今後寧波將會在兩岸貿易上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同時也會在土地、財稅政策上給予傾斜。

  跟其他大陸城市相比,在跟臺灣合作上,寧波也有自己的優勢。象山石浦港居大陸東南沿海水路要衝,是長三角地區距臺灣最近的口岸,象山石浦港則是臺灣石斑魚進入華東市場最為便捷的口岸,且其對臺水陸綜合運輸成本比福建各大港口節省三分之一以上。

  寧波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鄧啟明表示,寧波、臺灣可以在差異中尋找共同發展。寧波可以學習臺灣先進的漁業養殖技術,臺灣可以把寧波作為跳板,把海鮮銷售到長三角乃至全國。雙方可以共同發展海洋經濟。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