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15日我省首年度碳配額履約順利完成後,省發改委近日發佈《廣東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電力、鋼鐵、石化和水泥四大行業共211家控排和新建項目企業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包括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以及省內多個新擴建的熱電聯産、天然氣發電新擴建項目均納入範圍。
與去年納入的企業均需要先強制購買3%的有償配額不同,2014年度配額雖然繼續實行免費發放和有償競價發放相結合,但企業可以視自己的配額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購買有償配額。
據悉,2013年度我省有償配額收入約6.67億元,目前已全部上交省財政。按照省領導有償配額收入將主要用於幫助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指示,省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和機構研究有償配額收入使用思路,提出工作方案,近期將予上報。
廣東碳交易量居國內各試點首位
從去年12月廣東正式啟動碳交易迄今已過大半年,“首年度碳配額清繳(履約)工作成績理想,順利通過年考大關”,省發改委氣候處透露,截至7月15日,應履約的2013年度184家控排企業中,有182家提交配額完成履約,僅2家企業沒有完成履約,企業履約率達98.9%,配額履約率達到99.97%。
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絕大多數企業能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工作,部分企業能積極參與市場交易。“經研究機構測算,絕大多數控排企業主要産品碳強度有不同程度下降。”
碳交易市場運作平穩有序,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並先後有十多家投資機構、幾十名個人到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開戶,參與我省二級市場交易。截至7月15日,我省有償配額發放與市場交易共計1231萬噸,成交金額7.32億元,均居7個試點省市首位,“國內其餘6個試點的成交量加起來,不足廣東的一半。” 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説。
目前,我省初步培育形成了碳核查與諮詢服務機構隊伍。同時,還出現了相當一部分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碳排放資訊報告及配額交易的服務與諮詢,初步形成第三方服務市場。
211家企業碳排放量佔全省半數
近日公佈的《方案》顯示,納入2014年度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企業,仍然包括控排企業和新建項目企業。其中控排企業為本省行政區域內四個行業年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或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共193家。
新建項目企業為本省行政區域內四個行業規劃新建(含擴建、改建)的,預計2014年—2015年建成投産後年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或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企業,共18家。
“2014年度配額總量約4.08億噸,其中,控排企業配額3.7億噸,儲備配額0.38億噸,儲備配額包括新建項目企業配額和市場調節配額。”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對比發現,2014年度控排企業配額比2013年的3.5億噸上升0.2億噸,省發改委解釋主要是因為2013年投産滿一年的新(改、擴)建項目納入控排管理。儲備配額體量則與2013年一致。據悉,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企業,其碳排放佔我省總量的一半左右。
“2014年配額分配根據我省經濟發展及行業企業實際,對相關排放因子、系數、基準值進行了合理修正,力求使方案更符合碳排放管理的要求。”省發改委氣候處相關負責人説。
電力行業有償配額比例升至5%
碳配額實行免費發放和有償競拍發放相結合,是我省碳交易體系的特色。今年的配額發放方法繼續延續了這一原則,但在有償配額的強制性和定價機制上均有所調整。
省發改委氣候處介紹,首先,控排企業不需要再強制購買有償配額。“也就是説,如果免費配額已經足夠企業使用,就無需額外購買有償配額。”
其次,電力行業有償配額比例從3%小幅提升至5%,2014年電力控排企業將獲得95%的免費配額,其餘3個行業企業跟去年一樣,仍將獲得97%免費配額。對此,參與廣東碳交易制度設計的中山大學教授余志表示,提高有償配額的比例在《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中已有明確規定。電力企業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歐盟等國外碳市場一直都是最主要的排放大戶和監管大戶,國外電力企業甚至沒有免費配額。
再次,允許符合規定的其他組織和機構到有償配額競價平臺購買有償配額,也就意味著投資機構將被允許進入一級市場。
根據《方案》,2014年企業有償配額發放800萬噸,原則上分4次競價發放,且前兩次競價發放的剩餘配額將收回到市場調節配額。發放時間從2014年9月起至2015年6月,原則上每季度最後一個月安排一次。省發改委補充解釋,在市場出現配額緊缺或價格異常波動的情況下,省發改委根據有關程式可動用市場調節配額增加有償配額競價發放的數量及次數。
在備受關注的有償配額的發放底價上也有所調整,與2013年度統一底價為60元/噸不同,2014年度的方案為體現配額在不同時期的稀缺性和價值,發放底價實行階梯上升,四次競價底價分別擬定為25元/噸、30元/噸、35元/噸、40元/噸。“有償配額底價由低向高呈階梯上升,鼓勵控排企業、新建項目企業和投資機構根據情況參與競價購買。”
釋疑
1.為何降低底價且不強制有償配額?
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和活躍碳市場
此次2014年碳配額發放方案,有償配額不再強制購買以及競拍底價的降低的變化,備受企業關注。
廣州交易所集團(其屬下的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為我省碳交易平臺)董事長李正希認為,2014年的方案實施後,企業不需要年頭先購買有償配額,年尾再上交,這解決了年初的資金問題,可以讓企業視經營生産的情況考慮碳市場投入的計劃性,更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另外,允許社會機構參與到一級市場的有償配額競拍,既能活躍市場,也有助於解決流動性相對不足帶來的企業碳融資問題。
省發改委氣候處也表示,我省嘗試有償配額發放的做法,有利於企業以有償使用增強減碳意識,形成資源有價的理念,這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肯定與好評。而2014年度有償競拍底價分四階段階梯式上升,將有利於吸引投資機構進場,活躍碳市場。
中山大學余志教授則建議,事實上企業不但要看到,與去年相比今年如果免費配額夠用就不需買有償配額了,還可以對碳資産有個預判,如果年初購買價格較低,到了年末履約時即使用不完,賣出去也可能會增值。
2.如何進一步活躍碳市場?
繼續擴大碳交易範圍與衍生産品
與國內的湖北等碳試點相比,廣東碳市場雖然成交量大,但二級市場佔比較少。為增強廣東碳市場活躍性和流動性,省發改委氣候處透露,接下來將會同省市金融主管部門研究探索符合我省實際的碳金融、碳衍生交易産品。同時,吸引和發動包括金融投資在內的其他組織機構積極參與廣東碳市場,加強控排企業能力培訓,增強企業碳意識,提高企業碳資産管理與經營水準。最後探索研究碳普惠制度,以市場機制鼓勵企業、公眾自覺自願的節能減排低碳行為。
此外,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範圍還將繼續擴大。省發改委已組織有關機構開展陶瓷、有色、紡織、造紙、化工等工業行業和交通、建築領域碳排放指南編制工作,之後將組織企業歷史盤查與配額分配等工作,爭取2014年底或2015年初納入碳交易範圍。(記者 謝慶裕)
[責任編輯: 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