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海洋”將成為打造“深圳品質”的新突破點。 (資料圖片)
今年初,海洋産業被列入深圳的“1+3”未來産業,“藍色海洋”將成為打造“深圳品質”的新突破點。半年來,深圳和國內的科技企業、製造廠家等紛紛聞風而動,參與掘金藍色國土:深圳企業有望填補國內高端裝備海上試驗的空白;國內大型船舶企業在深圳投資成立船艇交易中心;華為、中興通訊等深圳的電子資訊企業已涉足海洋領域……深圳的海洋産業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曾潔
打造南海開發前沿陣地
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深圳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産業,計劃每年安排2.5個億的專項資金支援海洋産業的發展,今年以來成果顯著。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由清華大學聯合中興、中集等企業籌備的“深海海洋工程裝備配套試驗基地”項目,已獲國家海洋局批復,有望落戶深圳。
“海上試驗基地的建立將填補中國在天然海況下試驗高端裝備的空白,這是我國自主研發海上高端裝備的重要一環。”據清華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陳道毅介紹,海上試驗基地將成為深海裝備的試驗場,包括水下通信、水下探測網路試驗等。
一直以來,中國在南海開發上缺乏自己的高端裝備,只能生産裝備的外殼,核心部分80%以上都從國外進口。陳道毅表示,當前,我國處於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由陸域走向海洋、由淺海走向深海,發展海洋産業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抉擇,也是維護國家主權的基礎條件。當下就是我國攻關高端裝備難題的時機,海上試驗基地建立後,自主研發出來的樣機將在基地進行測試和試驗。
業內專家認為,項目的實施將帶動深圳市海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把深圳打造成為我國發展海洋裝備的南方基地和南海開發的前沿陣地。
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安然認為,深圳發展海洋産業是國家“深海戰略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深圳是全國離深海最近的城市,距離僅100多公里,做深海研究和開發具有天然的優勢,未來,深海開採可燃冰、礦産採集等也會成為深圳重點跟蹤培育的領域。
重點發展領域浮出水面
未來,深圳要打造成為全國海洋經濟中心城,郵輪遊艇、海洋電子資訊、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為重點發展的領域。
郵輪遊艇領域已出現新亮點。記者獲悉,深圳市前海國際船艇交易中心近日正式註冊成立,作為深圳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範市重點建設項目,該交易中心集船艇産品交易、資訊、金融與售後服務於一體,立足珠三角、面向國際。交易中心由中聯運通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聯合國際船艇巨頭投資創立,建成後可實現全年全天候無間歇營業交易,年交易金額預計超百億美元。
“我們的目標是經過未來10年努力,將交易中心建設成繼美國邁阿密和歐洲熱那亞後的全球第三個世界級的船艇交易基地平臺。”前海國際船艇交易中心負責人文煥表示,交易中心會聚集一批專業客戶和遊艇品牌廠家,已初步積累客戶資源2000余家,製造廠家超過600家,覆蓋東南亞各國。
市經信委海洋經濟發展處負責人介紹,前海國際船艇交易中心將整合現代航運服務資源要素,使深圳國際航運交易服務體系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它的成立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將代表中國到國際上爭奪船艇交易定價權,擴大國家的船艇交易産業影響力。
此外,深圳太子灣國際郵輪母港正在建設,未來將實現停泊最高達22萬噸位的國際豪華郵輪,成為南中國海沿岸少有的大型郵輪母港。
海工裝備産業規模超百億
在海洋電子資訊和海洋高端裝備産業方面,深圳的産業集群效應已初步顯現。
其中,圍繞招商重工、友聯船廠以及中集集團等大型海工裝備龍頭企業的發展,深圳已形成了規模超百億的海工裝備産業集群,其中招商重工和中集集團已具備大規模製造海上鑽井平臺的能力。
“我們正積極引導電子企業開展涉海業務,與海工企業聯合研發海工電子設備。中興通訊旗下的中興儀器等公司已經參與海洋領域的探索。”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後,深圳海洋産業發展將依託現有的企業資源,大力發展特種船舶、深海探測設備、鑽井平臺配套模組等高附加值海工裝備和船舶電子設備、資訊系統。力爭到2015年,深圳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初步建立,全市海洋生産總值達到1600億元;海洋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部分海洋科技研發水準和成果轉化能力國內領先。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