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5月9日電(記者王攀 石中玉)來自珠三角的最新資訊顯示,曾經飽受金融危機衝擊的眾多臺資企業在經歷5年的磨礪之後,已經在轉型升級上取得階段性成效,不論是投資領域、企業形態,還是産品結構、市場結構,都實現了優化,呈現出了積極向好態勢。
在8日于東莞召開的珠三角地區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現場會上,廣東省臺辦主任陳國興説,自2008年以來,廣東陸續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融資、內銷、轉型升級、投訴協調等臺商服務平臺和機制,取得階段性成效,“臺資規模和品質實現了雙提升,臺資産業佈局進一步優化,産業層次顯著提升。臺資在服務業和新興産業得到較快發展。”
作為成功轉型企業代表,萬德精密模具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柯建模説,在轉型前,企業效率不高、財務成本高漲,“經過半年時間的轉型培訓,到去年為止,企業工作效率提升200%、成本減少200%。”
長期以來,珠三角地區臺資企業往往給外界留下技術水準不高、産品檔次偏低、過度依賴勞動力成本優勢打拼市場的印象,但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接受轉型輔導的近800家臺資企業研發新産品7000件,引進技術63項,增加內銷57.32億元。
隨著轉型取得成效,珠三角臺資企業正在展現出全新的面貌。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投資領域實現了優化。據廣東省臺辦介紹,近兩年廣東新簽臺商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通信、電腦、電子設備、電器機械、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製造業,而且項目規模較大,轉型升級為高科技大企業創造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臺資企業形態和技術結構也實現了優化。2008年以來,共有1300多家臺資“非法人”來料加工企業轉為法人企業,從單純的組裝加工轉向研發、設計、核心製造。企業品牌意識增強,加快從貼牌生産向創立品牌轉變。自主品牌數量比2008年增長一倍。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出口占臺資企業出口總額70%以上。不少企業從單純依賴出口轉向同時開拓對內對外兩個市場。
為實現臺資企業轉型,珠三角地區推出系列扶持措施。東莞市臺辦主任遊匡正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東莞市先後出臺了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1+26”項政策措施,投入6個10億元專項資金,舉辦臺博會和建設大麥客等予以扶持,最終取得成效。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