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
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出現“疑似斷崖”恐怕是大概率事件了。這就是説,中國經濟增長已經不是“下行壓力”,而是“加速回落”的問題。其實,宏觀經濟有一點下行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下行壓力”到“真實回落”再到“加速回落”不僅來勢迅猛,而且週而复始地出現。
中國經濟不能總靠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需要用改革的手段釋放經濟活力,但同時我們必須承認,如果金融已經發生重大扭曲,利率高企、股市下跌——全社會融資成本不斷上升,實體經濟金融窒息,那改革就不可能釋放經濟活力,改革將沒有紅利可言。
如果我們確信“利率上升會對經濟增長構成嚴厲壓制”的話,那一定要看到,去年6月“錢荒”出現後,中國存款、貸款利率一直都處於上升狀態,而進入2014年後,隨著餘額寶的火爆而呈現加速狀態。據保利地産觀察員測算,去年6月到現在,貸款利率上升幅度,相當於過去央行6到8次加息。
筆者認為,過去9個月的時間裏,中國經濟兩次出現“疑似斷崖”的情況,正是這“6到8次加息”的必然後果。什麼原因導致貸款利率不斷攀升?
答案是:中國金融結構發生嚴重扭曲。所謂“金融結構扭曲”是指:銀行系統流動性總量看似足夠,但支撐實業融資的資本越來越少,而貨幣投機的資金急速膨脹。貨幣投機、金融空轉嚴重拉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如此典型的金融壓抑(或金融窒息)的貨幣環境,必然使一切試圖通過改革煥發資本活力以托住中國經濟底線的努力全部作廢。
事實已經出現了。有媒體近日對10家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資金、沒貸款額度”已經變成銀行的普遍現象,即銀行資産端的超額儲備資金很多,但負債端真正可以支撐貸款的一般性存款極少,而且還在流失。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銀行75%存貸比管理,這是中國銀監會的硬性規定,每個月、每個季度都要考核,任何銀行都不得突破。
其次,計算存貸款的分母必須是一般性存款,同業存款不能被計入分母。但是,餘額寶之類的金融産品恰恰是將一般性存款轉化為同業存款。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餘額寶之類的産品規模增加7000億元,兩個月的數量增長超過過去10年。如此鉅額的一般性存款變成同業存款,它意味著銀行存貸比的分母(一般性存款)大幅減少,而嚴厲制約了分子(貸款)數量的增長,因為如果分母減少,分子上升,很容易觸及75%的存貸比監管紅線。
所以,把銀行“可用於存貸比計算的一般性存款”大規模轉成“不能用於存貸比計算的同業存款”,嚴重壓低了銀行的貸款能力。有銀行計算指出,如果餘額寶規模達到5000億元,它將縮減銀行2萬億元的貨幣信貸創造能力。而今年前兩個月,全部“類餘額寶産品”規模驟增7000億元,總量超過1.4萬億元。照此推算,今年商業銀行新增貸款能力5.6萬億元。相對於2013年8.8萬億元的新增貸款而言,這難道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面對一季度難看的經濟數據,有人主張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支撐經濟增長,但筆者認為,如果不能強力壓縮“金融空轉”的資金規模,轉變金融結構的扭曲,投放貨幣事倍功半。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