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建築工張雄偉都擔心自己做完工地項目,拿不到工資。不過,現在他沒有了這樣的後顧之憂。
“現在建築企業在銀行存了一筆專門的工人工資保證金,如果拖欠不給,我們就可以申請拿到這筆保證金。”張雄偉説。
40歲出頭的湖南人張雄偉在佛山從事建築已經11年了。他説,每逢年關將至,建築企業拖欠工資是常有的事,而維權渠道,要麼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舉報,要麼走司法訴訟途徑,但要追回工資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贏了官司、輸了賠償。
近年來,包括佛山、廣州等在內的中國不少城市開始探索建立建築業務工人員工資保證金制度。根據該規定,建築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應按照合同總造價的2%到5%不等(不超過300萬,不低於10萬元),一次性存入施工企業保證金專用賬戶。
“以前工程款中,企業先滿足支付材料款,最後才來結算工人的工資款,一旦資金吃緊,工人常常拿不到工資。”佛山市獅山鎮羅村人社局副局長鄧世全説,“工資問題得不到解決,直接滋生社會問題,影響和諧穩定。”
佛山市桂園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000余萬,是一家大型的建築施工企業,在佛山同時有4個項目開工,共交納了1000萬保證金。該企業副總經理郭耀森坦言,未實行工資保證金制度之前,一些建築企業把各項款混在一起,能拖則拖。
“現在他們不敢這樣做了。”張雄偉引用相關條款説,“施工企業要是2個月內不給我們工資,我們就可以直接向勞動保障部門舉報,最後拿著工資表去保證金所在銀行取錢就好了。”
“實際上,這筆保證金也不是我們施工單位出錢墊付,而是建設單位預先支付到我們公司的賬戶裏。”負責佛山羅村新光源基地的項目經理吳海濱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出於項目合作的需要,我們施工單位對建設單位的拖欠行為也是逆來順受,所以實施保證金制度讓我們可以一心做工程建設,不再在工人工資問題上分心。”
在中國,由於施工面廣、點多,層層轉包、分包現象普遍,加上工人的流動性大,建築行業可謂欠薪高發行業,這給社會穩定埋下隱患。來自廣州社保局的數據顯示,廣州每年的欠薪案中,建築業所佔比例高達45%左右。
從2005年起,中國多地在建築行業試水“工資保證金制度”,2009年起,不少地區的建設行政部門和社保行政部門聯合發文以法規形式加以明確。這些地方性部門法規均明確,施工單位只有在繳納保證金後,才能辦理《施工許可證》,否則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工程竣工後,人社部門和建設部門對建築施工企業進行核查確認無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方由銀行連本帶息一次性退還。
不過,工資保證金制度在操作中也遇到問題。據佛山南海區建設行政部門的相關負責人稱,在多起欠薪糾紛中,當地司法部門都會凍結事發建築企業的項目賬戶,“工人上街堵路本來是想拿回自己的血汗錢,但凍結後,還是不能解決工人的訴求,不能及時化解民怨。”
今年4月,有銀行拓展的託管業務解決了這一難題。廣東南海農行機構業務部副總經理潘艷芳説,簽訂託管協議後,建築企業工資保證金進專項賬戶裏的錢就會劃入到託管賬戶,即使司法部門來凍結也不會影響這筆託管資金的流動。
“當建築工程項目發生拖欠工人工資時,施工單位只需提供人社部門核準的《工資支付保證金使用申請表》,農行就可以把工資保證金託管專用賬戶劃撥相應資金給施工單位,從而保障工人的利益。”潘艷芳説,“當然,銀行的行為必須在法律許可範圍內執行,這筆資金的劃撥必須加具建設和社保兩個部門的專用章才能放行。”
類似的細節正在不斷完善。日前,地處中國西部的內地省會城市寧夏銀川,也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對拖欠農民工工資企業“痛下狠招”,尤其是房地産行業,一旦發現拖欠行為,將拿不到竣工備案書,“不能賣房”。新華網廣州7月13日電(記者劉彥武 周強)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