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兩會經濟觀察》今日評論:破解生態難題,重在轉變增長方式。
環境之殤,已經清楚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書寫了舉世矚目的增長奇跡,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負荷纍纍的資源環境代價。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現狀,我們捫心自問,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增長嗎?
霧霾難去、污染難除,根子在發展方式。在某些地方,“重點保護企業”居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黑大戶”。發展經濟可以先犧牲自然環境的想法,仍然在一些地方官員心裏根深蒂固。所以重招商引資輕環境保護、重財政收入輕污染治理,重經濟總量輕空氣品質,仍是一些地方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
然而不斷發生的污染事件提醒人們,缺乏對自然環境的敬畏與呵護,對公共利益和公眾關切視而不見,只重經濟數據不重環境保護,這樣的模式其實是用“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思維模式在發展經濟,違背科學發展觀,註定不可能持久。
要想真正治理污染難題,地方各級政府必須轉變觀念,轉變“唯GDP的政績觀,加快産業升級、加快轉變生産方式。對於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和個人不能“以罰代管,一罰了之”,要追究法律責任,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讓違法違紀者受到應有嚴懲。環保才會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的事業,也只有生態文明,才能繪就美麗中國夢。
[責任編輯: 經貿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