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怎麼了?虧損、賣樓、出售PC業務、電視部門被剝離,關於新力的負面消息接踵而至。
曾經的新力,在消費電子領域擁有像今天蘋果公司一樣的地位,是眾多企業學習模倣的對象。但最近幾年,新力風光不再,陷入虧損泥潭,始終未能崛起。有分析人士説,屬於新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智慧時代到來的時候,守舊的新力無論如何努力,向下的態勢都很難改變。
目前新力已經賣掉PC,依然在手機和電視領域堅守,這兩塊業務未來何去何從?面對消費電子領域日新月異的節奏,新力固有的戰略是進是退?
不斷賣資産填補虧損
新力2013年再次陷入虧損。新力最新發佈業績預報顯示,預計2013財年的凈虧損將達到1300億日元(約合13億美元)。這是新力第四次下調2013年的業績預測。新力最初發佈2013財年業績預測是在去年8月,預計凈利潤將達到500億日元。
這也是新力六年來第五次虧損。從2008年到2013年的六年間,新力僅在2012年實現盈利430億日元(約合4.2億美元),其他五年業績均陷虧損,虧損額共計已達9800億日元(約合96億美元)。
為了填補疲弱的消費電子産品業務帶來的虧損,新力從2012年就啟動了資産出售。2013年開始,新力就出售了一系列房産以縮減開支,其中包括以11億美元出售位於麥迪遜大道550號的美國總部大樓。
只是,“斷臂”似乎並沒能將新力帶出困境。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稱,新力的扭虧方式多集中在“賣資産”,只有“節流”卻沒有“開源”,一直沒能研發出更有市場的産品,是導致它在電子消費領域不斷沒落的主要原因。
相比而言,新力的對手松下、夏普都已經成功扭虧。松下2013財年錄得凈利潤1204.42億日元,同比扭虧;夏普2013財年凈利潤預期50億日元。
明星産品VAIO被“犧牲”
同樣是為了扭虧,新力今年又開啟了斷臂求生的資産重組,首當其衝被砍掉的就是PC業務。
新力最近剛剛宣佈,會在今年7月1日完成把PC業務(包括VAIO品牌和相關資産)95%股權出售給投資基金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至此,新力剝離PC業務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在今年春季推出新PC産品之後,新力將終止PC産品的銷售工作。
新力PC業務和VAIO品牌曾經相當輝煌,是金字塔頂端的産品,在蘋果之前,新力VAIO即是高端筆電的代表。但最近幾年,受到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衝擊,新力個人電腦業務在2012財年出現經營赤字,銷量從2010財年的870萬台一路跌至2013財年的580萬台。
新力董事長兼CEO平井一夫曾表示,只有犧牲PC業務,新力的其他業務才能得以生存下去。砍掉曾經的明星産品,集中火力作戰,這是新力“救火”CEO平井一夫的計劃。2012年,臨危受命的新力CEO平井一夫一上臺即提出“一個新力”(One Sony)計劃,加強核心業務(數位影像、遊戲、移動業務)、扭轉電視業務等。
但新力在移動領域進展並不順利。有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場,新力智慧手機的佔有率僅為3.5%,列第七位。分析人士認為,與蘋果和三星電子相比,新力智慧手機業務起步晚,即使在日本本土市場上也大幅落後於蘋果iPhone,此外,中國企業包括華為、中興等也在迅猛追擊,新力的機會並不大。
押注4K 放下身段走中端
在新力PC業務被出售的同時,電視業務同時被剝離,成為獨立子公司。有分析認為,這是新力漸漸退出電視領域的前奏。
10年前,新力電視在中國可謂紅極一時,僅新力電視一家的盈利就超過中國所有彩電企業,中國彩電企業也曾打出“要做中國的新力”的口號。但新力電視近幾年多次陷入虧損,成為新力集團的一大“負擔”。
“新力電視目前亟須的就是扭虧,尤其是剝離出來後,如果持續虧損,下一個被砍掉的可能就是新力電視業務。”劉步塵説。
如何扭虧?新力將賭注押在了4K(物理解析度達3840×2160,是全高清的4倍)上。4K在新力內部被稱為“平井的孩子”,這是由於平井一夫親自負責4K等一系列尖端産品的研發。4K目前正在漸漸被市場接受,在2014的CES(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科技産品交易會之一)上,各大廠商均將4K作為自身旗艦産品的主要賣點,新力集團高級副總裁、新力集團家庭影音娛樂事業本部總裁今村昌志曾表示:“我們覺得2014年是4K開始啟動的一年,相關技術正在不斷地涌現。”
但是,新力的4K押寶,卻遇到了彩電産業一個複雜的轉型期。目前,在硬體顯示層面,除了4K技術,被奉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電視(OLED採用發光二極體陣列組成,比LED液晶更亮更薄)也受到企業熱捧,一旦OLED屏的良率提升,很可能會快速席捲整個産業,與4K電視搶食市場。
為了能贏得賭局,一向在價格上堅挺的新力開始降價。新力中國消費電子營業本部總裁謝飚日前表示,由於面板成本下降,今年4K電視價格會降低。而在産品線上,新力也放下了“高端”的身段,今年在中國市場推出三個系列共9款4K電視新品,覆蓋從49英寸到85英寸,産品線向中端市場延伸。
本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李媛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