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信託公司對於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頗為關注,已有上海的信託公司希望借助自貿區做大家族信託等業務。受到內地法律環境局限,這一業務在內地發展一直滯後。
實際上,最近三年,海外的家族辦公室也更加頻繁地派工作人員來中國拓展業務。“5年前,有些家族辦公室覺得在中國市場上下的工夫連個水花都沒法激起。近三年,這些公司反映,中國超級富豪們熱錢流出的跡象明顯,對家族信託的需求迅速升溫。”該人士稱。
信託法律專家王祚君律師認為,我國信託登記的缺位是家族信託的根本缺陷;除信託公司外,其他機構如成為受託人,需國務院及其下屬主管機構批准;家族信託是個複雜工程,具有獨特性;教育與進入主流社會,是家族信託的主旋律,避稅不是主要目的。
超級富豪“操心”財富傳承 家族信託炙手可熱
招行銀行、上海信託、平安信託近期都宣佈已經為客戶提供了家族信託服務。
“國內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家會一哄而上地做一個業務。現在的家族信託就是這個情況。連我們樓下一家成立沒多久的第三方理財公司也號稱要做家族信託,而且把門檻放得很低。但即便是在家族信託很成熟的國家,這個業務也並不普及。”資深業內人士説。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中國富豪階層傳承財富的需求日益強烈。
剛剛公佈的2013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顯示,今年凈資産超過10億美元的億萬富豪人數達創紀錄的168位,相較于前一年的113位出現大幅提升;中國排名前400位的富豪,總財富達到34746億元人民幣,飆升35%;前100位富豪的凈資産總計19276億元人民幣,激增44%。
10月22日,瑞銀與Campden Wealth聯合發表的《走向成熟:亞太區家族辦公室找到立腳點》的亞太區家族辦公室研究報告稱,隨著亞太區家族的更新換代,家族業務在創富方面的重要性將被逐漸削弱。報告預測,隨著家族業務的控制權由第一代交到第二代手上,該地區將會有更多的家族辦公室出現,而現有的家族辦公室將更趨專業化。“私人銀行為凈資産100萬美元以上的富人服務,而家族辦公室則為凈資産1億美元以上的富豪解決家族財富的傳承以及家族內部治理等問題。”有關人士稱。
信託公司在多年充當銀行“通道”後,終於意識到,回歸信託本源才是今後正確的發展方向。一些專業的信託公司,紛紛開始策劃推出家族信託,例如上海信託、平安信託;私人銀行也急切關注這塊業務。同時,銀行體系逐漸收緊銀根,而“自力更生”的私人銀行急需更多的資金、企業家的“源頭活水”。
“我們已經切實感覺到了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所帶來的壓力。而家族信託恐怕是今後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因為在這個業務上,金融機構,包括信託公司和私人銀行因為客戶基礎好,有信用背書,是有優勢的,我們要抓緊發展。”上海的信託界人士直言。
蹣跚起步 超級富豪傳承的“頂層設計”
招商銀行上海分行的相關人士介紹,由於健康原因,該行一位私人銀行客戶決定成立家族信託。招行是這款家族信託的財務顧問和託管行,這是華東地區第一單家族信託業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上述家族信託的受託財産在5000萬元以上,且有不可撤銷約定。這意味著,隨著該家族信託設立,財産所有權已經轉移至信託公司名下,不可撤銷。從法律層面,被劃入家族信託的資産就被分割出企業與家族之外。而在稅收方面,目前的理解是,由於受託人向受益人所支付的、源於信託財産的增值,不屬於投資交易産生的收益,所以不存在增值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等問題。同時,由於資産所有權已經轉移給受託人,在法律上已經不歸屬委託人所有,也因此不屬於遺産範圍之內,進而不用繳納遺産稅。
“但是,據我了解,委託人,也就是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還享有財産管理權,可以決定投資方向。這在西方的家族信託中是不被認可的。因為一旦委託人家族被追債而打官司時,對方律師可以很容易地證明委託人對所委託的財産有支配權,那麼這部分財産就將被用於償債。這在西方叫虛假信託。”上海某信託公司資深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此外,國內目前的家族信託中還有不少條款來約束後代行為。
例如,有些家族信託甚至有條款約定,如果子女(受益人)考不上大學,則一分錢也拿不到。如果子女考上父母列出的知名學府,或是選擇不斷深造,他能支配更多的錢。甚至會有更細緻的就業條款約束:畢業後必須找到全職的工作,全職工作必須一個星期上班超過5天,一天必須超過8個鐘頭。如果失業,受益人將得不到資金支援等等。還有婚育條款約束:受益人如果結婚,會有一筆結婚基金,每生育一個後代,孫輩也將享有信託收益。不一而足。
“除非你自己做過自己的家族信託,否則你永遠無法知道家族信託的全貌,甚至連家族信託的受益人也只能知道和自己相關的信託條款是怎樣規定的,而無法知道全部條款。”信託法專家説,“這也是信託的魅力所在。”
信託法律專家王祚君律師認為,委託人在家族信託中的作用無可非議。用簡單的條款約束家族後代的行為只是很初級的做法。家族信託是個複雜工程,在家族後代的教育上做文章,並保證其進入主流社會,才是家族信託的主旋律。
但是,中、外家族信託有一點是共通的:都是法律專家比拼對法律的精通程度。是富豪們用法律武器保護家族財富、和國家法律博弈的過程,可謂“貓鼠遊戲”。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説,管理和傳承財富和家族,避免家庭因財産繼承等“內訌”,更是一種“頂層設計”。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為頂級富豪傳承財富的榮耀身份背後,家族信託也發揮著“陰暗”的功能:利用法律工具來“回避”法律,幫助富人解決情人和非婚生子女的財務問題,讓富人實現不按時納稅,讓富豪的財富躲避債務……
反洗錢解決方案提供商威科金融服務(Wolters Kluwer Financial Services)總經理及養大去總裁Michael Thomas介紹,目前各國反洗錢行動中最難甄別的一類資産就是註冊在離岸島上的信託基金。換句話説,信託基金被經常用作洗錢工具。
障礙重重 家族信託開花結果尚待時日
10月28日是霍英東7週年忌日,但其家族爭産案卻安排于當天上午在香港高等法院重開。雖然霍英東對其身後家産分配事宜早已做出安排,但仍未能避免子孫爭産。香港媒體評論説,這對香港的富豪起著重要的警告作用:他們必須改變傳統華人富豪大多在臨終前才決定其財産分配的做法,而應在其精力充沛時就為財産分配做出更詳細的安排。
富豪們較常用的財産分配安排是使用家族信託基金,即把家族財産注入信託基金,讓家族成員成為受益者,霍氏家族也不例外。但由於這種信託基金難以解散,令家族成員捆綁在一起,如果家族成員之間出現紛爭,便可能要對簿公堂,公開決裂。這應是富豪們需要留意的一個重點。
但家族信託是否就真的安全呢?
一代歌后梅艷芳于2003年病逝後,鉅額遺産交由匯豐信託基金管理。過去近10年,遺産基金為應付梅媽的生活費及其他費用,曾出售梅艷芳的海外物業,並於前年拍賣部分珠寶籌得逾681萬港元。由於梅艷芳的遺産基金所余無幾,她的恒安閣故居也于上月以1.47億港元售出。因梅艷芳的故居很快要交割,遺産信託基金又將屋內的遺物交由拍賣行處理,于10月12日在香港中環進行拍賣。一代歌后的財産就這樣四散,令人唏噓。
“即便是像這樣最後財富幾乎全無的家族信託,你也不能就簡單地下結論説是匯豐信託基金管理得不好。因為沒人知道梅艷芳設立信託的初衷。也許她就是想在身後讓財富一同消散呢。”上海某信託公司相關人士解釋。
在國外延續逾百年的家族信託正是在不斷地遭遇法律糾紛、不斷試錯過程中發展而來。在這點上,國內的家族信託並無捷徑可走。而且,中國的法制土壤能否讓家族信託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還有待觀察。
首先,個人的私有財産委託給信託公司是否就真的“安全”,一直是個疑問。
如果委託人設立家族信託之後,委託人的企業因經營不善而被債權人申請破産清算。在有信託登記的情況下,家族信託作為信託財産,理應受“破産隔離”的保護,而不在清償資産之列。但我國現在仍沒有實現信託財産登記;其次,也沒有破産隔離的相關實施細則。再加上目前的家族信託中,委託人仍對信託財産有相當的控制權。那麼對於已經設立的家族信託財産的有效性的判定,只能由法院進行裁決。如此一來,家族信託財産的安全性就更加令人懷疑。
其次,在國內目前要實現不動産的産權轉移成本非常高,甚至不可能。我國的房屋産權變更一律視為交易,會被徵收交易稅。而且以企業法人的名義持有房産的稅費要高於個人,並以每年1.25%的比例遞增。而委託人名下的商鋪要想過戶到信託計劃這樣一個非法人的名下,就更是難以做到。而不少富豪的財産中都有大量不動産。這部分財産不能信託將是制約家族信託發展的一大障礙。
再説受託人的選擇。無論是在國內的信託公司還是私人銀行,成立的時間都不過區區十幾年。如果是第三方理財機構,成立的時間就更短。能否承擔家族財富在幾代人之間的傳承的確有待時間考驗。在國外,家族信託的受託人像委託人一樣都是家族性的,也是幾代人之間的業務傳遞。這和國內私人銀行、信託公司的國有背景有著根本的不同,但又和國內第三方機構的非國有性質不一樣。
在國內,最現實的問題是,如果受託的金融機構倒閉破産,家族信託該怎麼辦?信託法律專家解釋,這個問題倒是好解決:信託合同和合同法中都會明確規定,由委託人重新選擇受託機構。委託人身故的,可由監管部門指派新的機構繼續受託。
但上述説法畢竟缺少實踐檢驗。
業內人士坦言,放進信託的資産,因為權屬的變更確實會有風險。誰也不敢説哪傢俬人銀行或者信託公司就是最好的,所以還是要從法律架構的設計上保護自己保護信託。
□本報記者 高改芳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