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網際網路金融的“病根”是第三方擔保

2014-04-16 09:19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一家之言

  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的內生風險以第三方擔保等形式黑箱化,這樣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實際已不單是野蠻成長,而是一種缺乏建構的破壞性創造。

  最近宜信8億壞賬風波,著實把披著“普惠”外衣的網際網路金融從雲端拉下“神壇”。宜信的反駁縱然快速,但隨著今年以來廣融貸等十余家P2P相繼勁爆出現提現危機或倒閉,P2P已引發市場反思。

  其實,與高收益“勾肩搭背”的網際網路金融縱然可標樹為反“金融壓抑”的尖峰戰士,勾勒起人們對剛性行政式管制的“叛逆”與“缺信”思緒,但收益與風險的匹配性原則不會因選擇性拔高而銷聲匿跡。

  以野蠻成長來形容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既源自其既突破了傳統民間借貸賴以生存的熟人社會的根基,又未能衍生出超越現有正規金融體系的新風險收益平衡方程式,同時在國內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下,又或隱或顯地從事信用仲介服務,進而在貪求交易便捷革命之際,又未能更新出有效的風控體系,最終以平臺變相允諾擔保,抑或第三方擔保等各種形式來把風險管控“黑匣子”化,扮演著又一場先發展後治理的路徑依賴。

  大數據、雲計算等是網際網路金融營建交易信用的資訊池,而第三方擔保下的高收益“明示”等,則成為了目前國內部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網羅客戶資訊的殺手锏,且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把通過平臺網羅的資訊據為己有,這無形中增加了資訊配對和印證成本。因為開放互證是網際網路技術對資訊去偽存真的關鍵,而讓資訊供給者自我管理自身資訊品質的資訊産權安排,才有助於降低網際網路資訊互證成本,讓説真話成為資訊供給者的最優選擇,第三方擔保卻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資訊回路。這是包括P2P在內的國內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暗流涌動的重要病症之一。

  如果開放、共用和分擔等是網際網路金融構築的前景描述,那麼當前包括P2P在內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將是個資訊更為透明的出清市場——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和服務的風險定價將是完全市場化的,而不是金融産品和服務的暗箱,甚至不需要第三方擔保。因為第三方擔保倚重的不是其資金優勢,而是專業的資訊優勢。網際網路金融的要義之一是資訊的極大對稱性(不是資訊對稱性,因為資訊不完備性是不可取代的,且若資訊是完備的就不需要市場和企業組織了),這預示著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處置可以是完全市場化的,公司化風險內控所帶來的長尾風險在未來真正的網際網路金融生態中被降到最低。

  因此,當前宜信壞賬風波應足以引起市場的警覺,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值得鼓勵,也可探尋迥別於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秩序,但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的內生風險以第三方擔保等形式黑箱化,這樣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實際已不單是野蠻成長,而是一種缺乏建構的破壞性創造。

  □劉曉忠(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