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運用正大步向市場化方向改革。
最近,保監會連發兩文,引導險資入市,進一步拓寬險資投資領域範圍。在流動性緊張的當下,險資動向正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昨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詳解了今年險資運用的四大改革方向。
陳文輝指出,四大改革方向是:推動資金運作比例的改革;進一步放開投資的領域和範圍;推進建立資産管理産品集中登記交易系統;成立資産管理協會。
據悉,這一輪險資運用市場化改革始於2012年10月,當時保監會下發了《險資運用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回看2013年,險資運用的改革舉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推進註冊制的改革。另一方面是推動試點擴充保險資産管理産品的品種,這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以前保險公司只能發行一對一的定向産品,現在可以發行一對多的集合産品;二是試點項目資産支援計劃;三是支援股債結合的方式。
在險資運用逐漸市場化的改革基調下,2013年前11月,保險業實現投資收益3272.4億元,相比2012年的2085億元,多了1187億元,這在股市、債市都不理想的2013年,險資投資收益情況頗為亮麗。
此外,2013年保險資管發行的理財産品規模達6933億元,增量為3452億元,超過了過去7年的總和,發行效率顯著提高。
2014年,險資運用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深入。
對於險資運作比例的改革,前一段時間保監會已經把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發佈。
陳文輝稱,這不是在原有政策上作一個簡單的調節,而是按照“抓大放小”的思路進一步放寬比例限制,按照資産大類來劃分。同時在過去強制性監管比例要求的基礎上,劃一個風險檢測的比例,以及公司內控比例的約束,這樣就形成了監管、檢測和內控三位一體的新的比例監管體系。
陳文輝指出,在投資領域範圍,下一步,險資將穩步拓寬基礎設施計劃範圍,逐步完善股權和不動産政策,穩步推進完善境外投資政策,積極研究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探索保險基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和途徑。
陳文輝表示,保監會將推進建立資産管理産品集中登記交易系統,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交易流通機制,實現資産管理産品的集中登記,以及到相關交易市場的掛牌轉讓,便於投資者的進入和退出,發揮市場的定價功能,繼而緩釋資産管理的風險,調整效率和收益。
此外,今年保監會將成立保險資産管理協會,調動行業的積極性,解決産品的註冊、登記等問題。在改革不斷推進的同時,保監會也加快監管能力轉變,包括制定第二代償付能力制度,加強事後監管,加大現場檢查的力度。
[責任編輯: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