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記者 趙素冰
核心提示
成都主城區每天産生生活垃圾多達4800噸,如果這些垃圾全部依靠填埋而不進行回收利用,將給成都的垃圾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
截至本月,成都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整3年。然而,成都商報記者日前調查發現,這些分類垃圾桶還基本只有“教育”“提示”的作用,“我分類扔了,最後還不是混一起拉走了”是市民反映比較多的問題。
7月3日,全國首例無煙排放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成都正式簽約,中電國際與海諾爾環保將投資9億元人民幣,在四川宜賓建立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總規模將達到2400噸。
2010年7月,成都開始試點小區垃圾分類,陸續安裝了上萬個分類垃圾桶。截至本月,垃圾分類試點整3週年。然而記者日前調查發現,這些分類垃圾桶幾乎“形同虛設”。調查中,“我分類扔了,最後還不是混一起拉走了”是市民反映比較多的問題,不少人感覺積極性被打擊了。
居民:分類扔 混著運 白費力氣
曾在英國留學的張女士剛回成都時,家裏有好幾個垃圾桶,長期在國外生活的經歷讓她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紙張、塑膠、餐廚垃圾等日常生活中産生的垃圾她都會扔到不同的垃圾桶當中。
然而,僅僅過了1個月,張女士家的垃圾桶常用的就變成了一個。“其實不是我變懶了,而是我發現我們小區目前不具備垃圾分類的條件。”她説,每次將垃圾分好類,提去扔的時候發現都扔到同一個大垃圾桶裏面,“有一次我看到垃圾車到小區清理垃圾,他們就把一個個大的黑色垃圾袋一起扔進垃圾車,也沒有進行分類,這樣一來,我在家費這麼大勁進行分類豈不是白分了?”
同樣提出這個疑問的郭先生,他在街上扔垃圾時偶然發現,環衛工人收垃圾都是將兩個垃圾桶內的垃圾倒在一起,裝進一個大垃圾袋裏面,“這樣一來,分開的垃圾豈不是又混到一起了?”
另外,郭先生還提到,每次在街上扔垃圾時,面對那兩個分類垃圾桶,他總會先考慮一番,然後將垃圾扔到自己認為準確的垃圾桶內。“説實話,到底哪些垃圾屬於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我也不是非常清楚。”
環衛工:
一直混合處理 沒人要求分類 “我們現在都是倒在一起的,沒有分類處理。”7月3日晚上7點多,記者在東一環的一處路邊垃圾桶看到,環衛工確實是把兩個垃圾桶內的垃圾都倒在一個袋子裏,沒有分類清運。據這位保潔人員介紹,他們每天早晚會處理一遍垃圾桶內的垃圾,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混合處理,也沒有人要求他們進行分類處理。
記者跟環衛工交談時了解到,分類的垃圾桶裏收到的垃圾,基本沒有真正分過類,食品垃圾、煙頭、甚至是廚房垃圾都能在“可回收”垃圾桶裏找到。
轉机站
收荒匠在垃圾堆裏“淘寶”
隨後記者跟隨幾名環衛工運送垃圾到一個轉机站,在這裡,記者沒有看到有人對垃圾進行分類,卻只看到幾名收荒匠在垃圾堆裏面“淘寶”。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些天然的垃圾分類大軍。”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就此情況回應成都商報記者時説,城裏的收荒匠將能夠賣錢的塑膠瓶、易拉罐等收集起來,送到回收站,這其實就是完成了一個垃圾分類處理的過程。
他同時也提出,“當然,僅僅依靠這些‘散兵遊勇’還無法對城市內的大規模生活垃圾産生太大的效果,而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推動這項工作的進展。”
癥結
收運處理體系滯後
導致尷尬現狀
為什麼分類垃圾桶在後期處理時卻不分類?記者了解到,目前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建設仍存在一定的滯後是原因之一。在成都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去年發佈的《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期規劃綱要》中也指出,目前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尚不完善,制約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進度。
“餐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仍未建立單獨收運處理體系,造成了分類收集、混合運輸和混合處理的尷尬局面。”不僅如此,《綱要》中還進一步指出,此前也有部分區縣試點了垃圾的分類收運,但專業化程度不高,反而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成都推行垃圾分類試點,雖然起步時間有點晚,但這兩年的發展速度很快。”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事實上,加大垃圾分類的推廣力度已成為一件非常現實的事情:數據顯示,目前成都主城區每天産生生活垃圾多達4800噸,如果這些垃圾全部依靠填埋而不進行回收利用,將給成都的垃圾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垃圾分類將廢品重新利用,減少了垃圾的數量;同時將電池等有害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保護城市環境。
成都市區將建垃圾精選廠來實現垃圾分類處理,關於垃圾分類的立法工作也正在推進中。“目前我們也在加緊佈局生活垃圾的二次分揀設施,今後每3~5個街辦都將設置一個大中型的二次分揀設施,並且實現市場化運作,這也將為街頭垃圾箱的分類處理打好基礎。”
政策規劃
到2015年底
成都換裝5萬個
分類垃圾桶
根據《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長期規劃綱要》,到2015年底,成都中心城區和二圈層城鎮開展垃圾分類投放的物業化服務小區達到100%。同時,成都道路、廣場等公共區域將全面實現垃圾收集桶的換裝,中心城區共換裝約3萬個,二三圈層城鎮換裝約2萬個。到2015年,成都預計每年消耗分類收集垃圾袋約10億個,初步實現生活垃圾分類運輸。
權威調查
垃圾分類
知道的人多 做的少
去年7月23日,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公佈《成都城鎮居民日常垃圾處理行為調查》,指出:生活垃圾分類市民接受度很高,但推進卻很難,“説明前後端的銜接明顯斷線”。
在這份涉及成都市近1000戶普通居民的抽樣調查中,僅11.4%居民“不知道應該垃圾分類”,但“如何分類”、“自己是否分類”方面,絕大部分被調查者都很茫然,僅不到16%的居民會自己進行分類。
他山之石
在廣州,垃圾是這樣“旅行”的
全國首部垃圾分類領域的地方法規——《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暫行管理規定》已于2011年實施。在廣州,一袋垃圾經過扔、查、收、分、運5個環節後,將根據其不同的類型分別去到生活垃圾填埋場、餐廚垃圾堆肥場以及專門處理有害垃圾的機構。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