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雀巢、惠氏等洋奶粉品牌因涉嫌操縱價格在中國面臨反壟斷調查。這個消息在網路世界贏得喝彩的同時,也提醒人們,壟斷奶業資源和壓制市場競爭可能已經成為某些奶粉寡頭企業藉以扭曲中國市場、盤剝消費者的重要手段。
要想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相關方面有必要實施一場釜底抽薪式的行業變革,儘快終結奶粉寡頭的中國盛宴。
多年來,受市場需求旺盛、奶源壟斷、市場競爭不充分、價格監管不力等因素影響,中國市場實際上已淪為洋品牌奶粉攫取超額暴利的獵場:相關大品牌商依仗對優質奶源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扭曲市場規則,在中外市場長期奉行“雙重價格”,屢屢在華惡意提價。
除境外同品牌奶粉價格普遍低於中國市場售價外,國際品牌還在中國市場祭出“逆市漲價”損招,令人側目。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奶價動蕩走低。近年來,歐盟國家每公升牛奶僅售0.2歐元至0.25歐元;澳洲每公升牛奶零售價不過1澳元(約合1.05美元),甚至不及瓶裝水價格。
去年年初到5月中旬,全球乳品貿易網(G lobalD airyT rade)的全脂奶粉平均交易價格從每噸3554美元一路跌落至2546美元。然而,同期國內嬰兒奶粉價格卻連續上漲,包括雀巢、明治、美讚臣等在內的“洋奶粉”平均漲價幅度超10%。目前,洋品牌佔據中國嬰幼兒奶粉高端市場份額超過80%,近兩年來最高價格漲幅累計超過60%。
一些品牌商辯稱,提高奶粉價碼的背後是産品配方、運費、關稅、銷售渠道等等方面的因素。然而,在國際原料價格走低、中國調低嬰兒奶粉關稅乃至賦予某些乳品大國産品零關稅待遇的背景下,洋品牌奶粉在華售價卻動輒是國外的兩三倍。商家缺乏量化分析的牽強解釋,無論如何都難以服眾。
據新華社報道,為維持市場高價,某些涉案企業為控制市場價格,直接控制經銷商定價,對不聽從其指揮者施以罰款、扣除返利、停止供貨等處罰。
儘管最終調查結果尚未出爐,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涉案企業明顯有意削減銷售渠道之間、奶粉品牌商之間的競爭,以使其在華壟斷地位固化,確保以最低投入,維持其超額利潤。
價格操縱者往往利用其市場主導地位,通過非法控制産品銷售渠道等手段,操縱和扭曲市場價格,謀取暴利,為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所不容。長期以來,西方發達經濟體在反價格壟斷領域形成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立法和執法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我國對價格壟斷監管卻相對滯後。這次發改委的行動,無疑釋放出了與國際接軌、強力執法的信號,應當有利於斬斷推漲黑手,糾正産業扭曲,起到以儆效尤效果。(傅雲威)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