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葉檀:通脹不高 金融泡沫照破

2013-02-04 09:37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由于中國廣義貨幣(M2)位居世界第一,似成世界上通脹第一風險國。中國存在通脹風險,但未必不可控。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M2余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元,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

  根據央行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央行資產規模在下降,說明中國在控制基礎貨幣發放。截至2012年11月末,央行資產規模達到28.99萬億元,比10個月前的1月末,資產規模減少5100億元。這主要歸功于外匯資產下降,以及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下降。資產負債表10年時間膨脹8倍,而現在首現收縮,說明央行下決心“減肥”,中國的貨幣戰略已經發生逆轉。

  M2增長較為平緩。央行數據顯示,2012年年末M2余額97.42萬億元,增速為13.8%;狹義貨幣(M1)余額30.87萬億元,同比增長6.5%。這是較低的增速。相比而言,2009年12月末,M2余額為60.62萬億元,同比增長27.68%;M1余額為22.00萬億元,同比增長32.35%。

  可見,M2之所以在高處搖搖欲墜,主要是以往基數過大,央行前兩年濫發貨幣,而這兩年沒有。央行頭腦開始清醒,他們嚴格控制M2增速,貸款在下降,尤其中長期貸款在下降,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美國M2同樣不高,到現在還是不高。美聯儲的貨幣報告顯示,2006年底,M2余額為7.0578萬億美元,截至2007年底,為7.4575萬億美元,到2012年底為10.4761萬億美元。美國M2增速如此平穩,照樣發生了金融泡沫與次貸危機,根本原因就是那些亂七八糟的金融衍生品都沒有統計在內,而這些才是撬動美國資金的杠桿。多虧美聯儲資產規模不大,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廉價出口品,美國直到泡沫崩潰都沒有出現通脹。

  而在國內市場,我們會看到債市、股市規模的擴張,看到國債期貨、債券衍生品等投資工具紛紛出爐。筆者並不反對金融創新,只想澄清一個事實,過多的金融創新會造成怪異的金融現象,通脹在可以忍受的范圍之內,債務風險與金融泡沫照樣會破裂。鑒于M2數量過大、原材料輸入性通脹加劇、金融創新轉嫁能力比美國低得多,中國的通脹風險要比美國大得多。通脹會悄悄偷走每個人手里的錢,而金融泡沫,則會讓財富更不均衡,直到泡沫破滅的一天。(葉檀 知名財經評論人 記者 張禹 整理 )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