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資訊網站PC World 10月8日消息,不久前,有分析師表示消費者或將停止購買PC。雖然他們的警告看起來有些誇張,不過廠商們似乎越來越不願意生產PC。在過去一年中,戴爾轉型私有化,三星退出了歐洲PC市場,索尼將旗下PC業務進行出售。如今,惠普又宣布計劃將旗下PC和打印機業務分拆為獨立的公司。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許不是其最終結果,PC市場還將進一步發生變化。
資料圖
隨著利潤壓力迫使PC廠商對其PC業務進行重新評估,大公司將進一步擴大。例如,戴爾和聯想目前的發展非常好,並未計劃出售旗下業務。但是Technalysis Research的分析師Bob O'Donnell表示,盡管宏�和華碩是兩家不同的公司,但它們面臨著被迫合並,三星最終也將撤出PC市場全力發展平板電腦,而東芝也將出售PC業務。
雖然消費者仍然願意購買PC電腦,但是PC市場的利潤在快速流失。早在2011年,便有人認為惠普這樣的公司應該全力推出筆記本電腦、服務器、軟件和服務等,這比只經營PC業務更具價值。這種說法對聯想這種大公司或許有效,但對于稍小、靈活性較差的公司來說這並不可行。惠普的PC銷售量在全球位居第二,營業利潤率估計為9.4%,與惠普公司總利潤10.2%相差並不多。但是對于更小、更注重成本的公司來說,價格壓力將會愈發增加,而這已經讓一些PC廠商有所退縮。
現在該怎麼辦?
但這並不意味著PC的最終歸屬將是廢物堆。據研究機構IDC8月的調查顯示,今年全球PC電腦的出貨量下降3.7%至3.035億臺,低于先前預期的6%。但O'Donnell認為,這對于PC來說已算度過了難關。“商用電腦的使用范圍仍然非常大,平板電腦將取代PC電腦的說法如今以證明是錯的。”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PC廠商的數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減少,那麼誰將面臨這種情況呢?答案必然不會是全球PC生產商前五強的公司。相反,那些在PC市場稍有立足的消費電子品牌才是弱勢廠商。例如東芝,它曾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大獲成功,但在9月曾被傳出在PC業務中裁員20%並將重心轉移至商用電腦業務上。歷史上已有不少硬件制造商退出市場的情況:Digital Equipment公司、硅谷圖形公司、太陽微係統公司等。而IBM公司也將其PC業務、服務器業務出售給了聯想。
對于惠普,業內專家認為惠普PC的價格將會上漲,而對于更成功的競爭對手來說,惠普的分拆計劃或將導致公司的最終消亡。不過惠普的CEO Meg Whitman並不這麼認為。Whitman在6日的電話會議中表示,惠普明白目前公司合並時的實力,但是如今是進行分拆的時候。“與其他市場一樣,我們的業務市場也不是靜止的,靈活是制勝的唯一途徑。”(實習編譯:付淼 審稿:陳薇)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