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傷痕至今仍清晰可辨,當時由泰銖重貶引爆的金融市場崩盤延燒整個亞洲地區。這樁慘劇有可能歷史重演嗎?據臺灣《經濟日報》8月11日援引彭博通訊社報道表示,亞洲經濟發展方面如今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家庭債務爆炸性增長,這個問題儘管很突出,但一直沒有被深入探究過。
文章説,亞洲如今面臨三大風險:美聯儲(Fed)削減刺激方案、中國經濟硬著陸,以及家庭債務爆炸性增長。Fed將過多流動性抽離市場及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危險性已獲大篇幅探討,但家庭債務的問題值得更深入探究。在經濟學家進行評估後,泰國再度成為最需擔心的國家:家庭債務急劇膨脹、貸款審核標準似乎太寬鬆,不良債務規模也在攀升當中。
顧問業者Oxford Economics在最新報告中警告,亞洲還有許多國家跟泰國一樣存在債務問題。對金融領域持保守態度的新加坡,過去6年的信貸增長速度超越美國2008年房貸泡沫化之前的速度。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民間債務佔國內生産毛額(GDP)比率高達150%至200%,包括每人平均所得較高的澳大利亞、香港和臺灣地區、韓國,以及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即使是債務比率相對較低的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債務增長情況也十分棘手。
Oxford Economics經濟學家史雷特説:“債務增長那麼快通常不會有好結果。”
匯豐亞洲經濟研究部門共同主管范力民指出,比債務規模更令人擔憂的是增加速度。在經濟快速增長及市場熱絡的表像下,亞洲的經濟體質並非如此健全,因此可能會擴大舉債以支援經濟增長。一旦杠桿比率超過1997年金融風暴前的高峰,是否意味著劇烈的修正即將來臨?
范力民説:“持樂觀看法的人們聲稱,這不太可能發生在亞洲,因為當地人民較為謹慎,把較大部分的月薪存起來。但我認為未必如此。”
這些新債務讓亞洲高度曝險于金融市場震蕩及經濟變動。任何導致失衡的事件——Fed主席葉倫緊縮力道過重、歐洲動蕩加劇、中國信貸緊縮、油價飆漲、日本債市出問題——都可能將亞洲推向懸崖邊緣。
政府應採取哪些避免災難的措施?范力民説:“生産力增長是關鍵,若增長放緩,獲利就得面臨壓力,使企業傾向擴大舉債以維持股東權益報酬率。因此,任何能刺激生産力增長的措施,包括國營事業改革、擴大投資基礎建設、放寬勞動管制及貿易自由化等,都是可行的選項。”(實習編輯:劉卉 審核:譚利婭)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