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包子饅頭加明礬 “紅杏”等13家餐企被查

2014-09-19 09:23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包子饅頭加明礬 “紅杏”等13家餐企被查

實驗人員檢測饅頭中是否添加了明礬。

  實驗人員檢測饅頭中是否添加了明礬。

  今年7月1日起,饅頭、發糕等面製品不得添加明礬。國家衛計委等5部門聯合出臺的這一新規已實施兩個多月,成都的饅頭等面製品情況如何?

  9月18日,成都市食藥監局通報稱,7月份以來,在日常檢查和抽檢中發現,成都有21批次包子、饅頭被檢出不符合規定,分別來自13家餐飲企業及包子店,其中包括成都紅杏人北餐飲有限公司等知名餐飲企業。

  目前,成都各級食藥監部門正對抽檢不合格的餐飲企業依法進行查處。據介紹,違法生産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最高處5萬元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最高處10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違法企業,將被吊銷餐飲服務許可證。

  規定

  7月1日起

  饅頭髮糕等面製品禁加明礬

  今年5月1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發佈《關於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明確提出從2014年7月1日起,饅頭、發糕等面製品(油炸面製品、挂漿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除外)不得添加硫酸鋁鉀(俗稱鉀明礬)和硫酸鋁銨(俗稱銨明礬)。據介紹,此次調整不包括油條、粉條、海蜇等普遍使用明礬的食品。

  “明礬其實就是硫酸鋁鉀。”成都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説,市民日常接觸到的食品,如油條、油餅、粉條、麻花等均有可能添加。

  通報

  抽檢不合規

  成都13家餐企包子鋪被查

  截至目前,這項新規已實施兩個半月。18日,成都市食藥監局通報了7月份以來在日常檢查和抽檢中發現的面製品中違法添加“泡打粉”等含鋁食品添加劑的情況,共有21批次包子、饅頭被檢出不符合規定,分別來自13家餐飲企業及包子店,其中包括成都紅杏人北餐飲有限公司等知名餐飲企業。

  成都市食藥監局稱,對查出使用標準中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餐飲企業,將按照《食品安全法》八十五條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將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相關生産經營者應使用天然、安全、健康的發酵産品,如酵母、發酵粉和無鋁複合膨松劑代替含鋁食品添加劑。

  走訪

  商販多知情

  禁用明礬後改成了小蘇打

  18日下午,記者走訪了成都雙橋子、雙林路附近多個包子鋪,雙林路一賣饅頭的攤主説,之前她會添加少數“泡打粉”用來蒸饅頭,“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比較鬆軟。”一個月前,她聽人説起新規已禁止在饅頭、糕點中使用明礬,“我就改成了小蘇打,效果差不多。”

  走訪中,記者發現,賣饅頭的商販大多知道“饅頭中禁用明礬”的新規,但也有極少數商販不知情。對此,成都市食藥監局表示將加大宣傳和抽查力度。

  7月8日,就在新規實施一週時,華西都市報記者曾從雙橋子、成龍路、撫琴路三處隨機買了三個批次、6個饅頭送權威部門檢測。兩天后,抽檢報告顯示,該三個批次的饅頭均未檢出硫酸鋁鉀,即俗稱的明礬。

  鋁攝入超量

  可能影響骨骼和神經系統

  “明礬”含有鋁的成分。“長期過量地攝入鋁,對人體健康肯定有影響,可能會增加智力下降、癡呆發生的風險。”成都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位醫生説。

  成都市食藥監局相關工作人員提醒説,小麥粉及其製品禁止使用的硫酸鋁鉀俗稱鉀明礬,硫酸鋁銨俗稱銨明礬,複合型膨松劑“泡打粉”的主要成分即是這兩種物質。泡打粉在饅頭、油條及各種膨化食品中應用廣泛,起著快速發泡和起酥的作用。目前學界較一致的看法是,鋁主要會影響人體骨骼和神經系統健康。

  成都上半年抽檢食糖合格率最低

  18日,成都市食藥監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公佈了上半年對全市食品、農産品、食品添加劑的抽檢情況。

  在25類食品、8類食用農産品、添加劑等抽檢中,總體合格率為98.2%。其中,水發食品、罐頭、水果的合格率均為100%;食糖合格率最低,為92.9%。

  據介紹,因為配方設計未按國家標準、加工工藝控制不當等原因,以致食糖色澤不白而過度使用含硫食品添加劑,導致食糖被檢出二氧化硫超標。

  華西都市報記者吳柳鋒實習生楊浩然楊喬瑋攝影張磊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