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14日電 (記者 黃旖琦、李啟瑋)香港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張灼華14日在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兩地基金互認討論進入最後階段,目前為止進展順利。
張灼華表示,去年香港新發的資產管理牌照增加62%。在這些資產管理業務當中,大部分是來自中國內地或者是有相關背景的。人民幣產品地位日益重要,現在香港本地批準的基金,其中54%的基金都是以人民幣為主的基金,再一次體現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的潛力。人民幣產品越來越受追捧,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香港擁有最深厚及最廣闊的人民幣資金池,有能力開發離岸人民幣的資產和產品。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一旦實行,兩地得到認證的基金產品可在兩地市場出售。她指出,兩地研究基金互認機制是很大的突破。在相關討論上,兩地監管機構已經達成一係列廣泛的共識,特別是在關鍵的領域達成共識,例如基金互認應該接受怎樣的基金產品,資金經理應該有怎樣的資格認證。現在相關研究討論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到目前為止進展非常順利。
論壇上,多名資產管理業界人士指出,內地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潛力巨大,香港背靠內地,成為進入內地市場的重要窗口,吸引資產管理公司駐扎。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甄美薇表示,香港管理資產總額十年內增長4倍,目前達1.6萬億美元,亞洲范圍內資產管理規模首屈一指。在產品的制造設計、基金管理、托管業務、咨詢業務等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各種各樣的中介機構在香港蓬勃發展,而這些中介機構對資產管理業務是非常重要的。
施羅德投資管理行政總裁李定邦表示,香港作為資產管理中心,不僅能夠承載大量的商業活動,而且能夠承擔大量的投資活動,給投資者提供相應的保障和環境,許多資產管理者在香港設立活動和業務基地。同時,香港也是進入內地廣闊市場的大門。內地的投資市場、融資市場還是基金市場,在過去幾年都得到巨大的發展。對于很多海外投資者和資金管理者來說,香港能夠作為很好的試水跳板,抓住中國廣闊的市場機遇。(完)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