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嚇退外企”?
專家稱反壟斷調查步入“新常態”,中國市場環境不是惡化而是優化
“反壟斷調查所涉及的企業,外國企業只佔到10%,這説明並不是針對某個方面企業的。我們推進的包括反壟斷調查在內的事中事後監管是依法、透明、公正進行的。這些舉措有利於中國擴大開放,讓更多外資、外國産品願意和敢於進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説。
今年7月以來,我國政府部門針對境外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的消息接踵而至,引發了一些外資企業對“市場環境惡化”的擔憂。中國政府關於反壟斷的表態,讓在華外企吃了一顆“定心丸”。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指出,中國未來反壟斷調查只會向縱深發展,範圍會更廣、力度會更大。反壟斷調查,更像是缺位後的補位,是遲到的監管,是責任的回歸。外資企業必須適應這一“新常態”,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依法規範市場秩序的行為。
反壟斷內外有別?
從微軟到高通,從賓士到奧迪……近期中國反壟斷執法行動頻頻,其中不少涉及跨國外企。對此,不少人拍案叫好,但也有海外媒體發出質疑:反壟斷調查密集出擊,將矛頭對準在華外企,是不是有選擇性的,內外有別?
參與反壟斷論證的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研究員蘇華指出,根據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的執法記錄,外企、國企、民企均是反壟斷執法的對象。記錄顯示,針對內資企業的反壟斷執法活動數量在絕對值上更大。由於外企規模大,涉嫌壟斷行為更為複雜、隱蔽,造成的反競爭效果更顯著,媒體更關注等客觀原因,針對外企的執法活動更引人注目。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一如既往地歡迎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依法保障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為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高效便利的行政環境和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也不會因為幾個案子,就把外商投資企業嚇回去。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説,中國反壟斷執法對內外資企業是一視同仁的,它不僅不會影響投資和經營環境,相反,會使環境更加優化,這是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之舉。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義丁表示:“相比之下,在反壟斷調查過程中,外企受到的罰款和中國企業相當,甚至更低。但是我想説的是,我並不相信存在歧視,而且我也沒有聽到受到調查的企業這麼説。”
專家指出,我國反壟斷調查與執法符合國際慣例,並未違反世貿協議。任何一個市場經濟國家都會進行反壟斷執法,反壟斷根本目的是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作效率。我國反壟斷在立法、執法、司法實踐等方面均依據了國際慣例與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則。世貿組織有關規則明確反對妨礙競爭的壟斷企業的市場獨佔。我國開展的反壟斷調查不僅沒有違背入世承諾,反而體現了公開、透明、非歧視、公平競爭、法制精神等世貿組織倡導的原則理念。
在我國,一些壟斷企業以不知道中國有《反壟斷法》為由,將在歐美遭到查處的行為,繼續在我國大行其道,對此,反壟斷部門正在通過與國際接軌的調查執法,讓各類企業不敢在中國市場挑戰反壟斷底線。
執法進入“新常態”
“反壟斷是好事,不能讓消費者吃虧。中國的市場體系和監管越來越完善,競爭壓力也比以前大,在華外企要調整心態,在國外經營企業有賺有賠,來中國也是一樣,尤其不要奢望一直能賺取壟斷利潤。”從事跨國並購的馬凱集團公司董事長李震説。
跨國企業在國內形成壟斷,與中國一段時間以來的外資政策有關。過去在利用外資方面,吸引和鼓勵政策多,監管和約束手段少。不少跨國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優勢明顯,再加上所享受的政策紅利,自然更容易在行業內佔據優勢競爭地位甚至形成壟斷。
業內普遍認為,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環境下,以及我國反壟斷執法不斷完善並與國際接軌的情況下,我國反壟斷不會像起初時多是針對個別典型和情節嚴重案例,未來我國反壟斷調查和處罰的案件數量、規模或將超越此前,這是營造公平、公正、法制化的營商環境的合理髮展過程。
中國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時建中認為,我國反壟斷已經進入了新常態,中國歡迎和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沒有改變,但是不管任何行業或者企業,只要存在壟斷行為就會被納入反壟斷調查和處罰。
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趙忠秀説,過去幾十年我國一直對外資採取歡迎鼓勵的優惠政策待遇,但對規範化方面的管理往往有所忽略,在引入外資時,甚少考慮安全或市場壟斷問題,一些領域幾乎完全被外資獨佔。如果能打破壟斷,改變各類企業在中國市場長期養成的種種陋習,將是對中國市場的優化。
蘇華建議,當前我國應加緊、加強反壟斷執法,引導企業主動遵守《反壟斷法》,為內、外資經營者建立公平競技場,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設立一致的合法性評估標準,這是建立新時期中國市場企業規則的重要一環。
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部分外資企業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把壟斷行為當成理所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反壟斷執法將步入常態化、日常化。我國近期大規模反壟斷執法之所以備受關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原有執法力度不夠、處罰過少過輕。面對這遲來的監管,外資企業應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經營策略。
未影響拓展中國市場
中國的反壟斷監管執法,並未影響外資企業拓展中國市場的腳步。以車企為例,從整車企業到零部件企業,從在華進行新車型全球首發到與中國院校進行人才培養合作,中國汽車市場的吸引力讓跨國車企難以割捨。
有關反壟斷調查對外企發展的影響,奧迪公司C E O泰德説,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會大於風險,並不擔心限制性措施會給奧迪帶來不利影響。
9月19日,路虎在北京舉行了路虎“發現”家族的首位全新成員D iscovery Sport的全球實車首發。為了顯示這款全球首發新車型的重要性,此前路虎還曾在全球通過網路對其進行徵名活動。
路虎中國市場副總裁宋麗麗認為,路虎中國在第一時間將實車帶到了中國,進一步顯示路虎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承諾及中國市場在路虎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從今年的北京車展到成都車展,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選擇在中國進行新車型的全球首發。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全球首發車達到創紀錄的118台,而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也有31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中國汽車市場産銷1521.89萬輛和1501.73萬輛,同比增長8.61%和7.67%,中國市場依然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領頭羊。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跨國車企從前臺首發新車到後臺增加人才培訓投入,都顯示出中國汽車市場的吸引力依然巨大。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楊毅沉、黃玫、徐岳、王新明、張展鵬、胡蘇、徐海波、有之炘采寫)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