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白酒企業頻踩存款消失地雷 非典型存款契約關係或為主因

2014-10-16 08:58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年初至今,兩家白酒企業酒鬼酒和瀘州老窖先後爆出存在農業銀行的鉅額存款“失蹤”。業界分析認為,白酒企業和銀行之間存在的某種以賣酒為隱含條件的“非典型”存款契約關係,或為酒企頻踩“地雷”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是白酒?

  瀘州老窖10月14日晚間公告,稱其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一筆1.5億元存款失蹤,經多方協調並多次磋商後無果,公司將就此事于近日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離奇的存款“失蹤”事件還發生在另一家白酒企業酒鬼酒身上。今年年初,酒鬼酒曝出其下屬供銷公司在農行杭州分行華豐路支行的1億元存款神秘被盜,後經公安機關偵查後最終追回3699萬元。

  兩家白酒企業銀行存款均離奇消失,是巧合還是事出有因?業界認為,這或許跟銀行和酒企之間存在的微妙關係有關。

  剛剛經過黃金十年的白酒企業們動輒手握數以十億、百億計的貨幣資金,也因此成為銀行的“超級大戶”。以瀘州老窖為例,瀘州老窖201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公司有53.5億元的貨幣資金,其中銀行存款約為52.75億元。即使作為區域酒企的酒鬼酒,在2013年末也擁有4.24億元貨幣資金,幾乎全為銀行存款。

  而一向財大氣粗的銀行同樣也是眾多酒企們的“超級大戶”。銀行除了消費大量白酒之外,也是白酒對外銷售的重要渠道,其功能等同於“酒商”。過去兩年,多家酒企在産權交易所或者酒業交易所發行的白酒理財産品也是通過銀行的渠道向其貴賓客戶或儲戶發行。曾有酒企高管表示,銀行答應買酒,酒企才會在銀行開戶。

  這種“互惠互利”的關係本無可厚非,但在行業調整期情況則發生了變化。

  白酒行銷專家肖竹青表示,行業調整期,所有酒業上市公司都面臨巨大業績壓力,能幫酒廠賣酒是酒廠存款給指定銀行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這次瀘州老窖資金“失蹤”,估計是跟擔保公司資金鏈斷裂有關,或許也和瀘州老窖市場動銷不好、價格下行,銀行賣酒任務不好完成有關。

  肖竹青稱,很多酒業上市公司有大量存款被各地經銷商引薦到相關指定銀行做委託貸款,但是其前提是指定銀行在獲得存款的同時必須承諾幫助酒廠賣多少酒。銀行通過有資金需求的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完成賣酒任務和資金放貸高收益任務。

  事實上,在白酒調整期,即使專業的白酒經銷商亦面臨種種銷售不暢的困難,更不用説不以賣酒為“主業”的銀行。

  為什麼是長沙?

  本次瀘州老窖存款失蹤地為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地處瀘州的瀘州老窖為何要到長沙存款?業界分析認為,這或許同湖南市場在瀘州老窖區域市場的強勢地位有關,也同該區域面臨的下滑壓力有關。

  有行業人士指出,湖南是瀘州老窖在四川之外的重要市場之一。以瀘州老窖核心産品國窖1573為例,其在湖南區域市場一度相當強勢,可以同五糧液分庭抗禮,過去銷售高峰時在公司各區域市場中能進入前三。不過,伴隨行業調整以及不同酒企的不同市場策略,國窖1573去年在湖南的市場份額同比降幅超過三成,今年以來終端動銷亦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瀘州老窖對國窖1573一直採取挺價戰略,2013年9月還逆市大幅提價,致使從去年四季度與今年上半年國窖1573市場銷量斷崖式下降。而在瀘州老窖“挺價”的同時,作為瀘州老窖主要競爭對手的五糧液,則於今年5月份宣佈降低出廠價。當時,便有白酒行業專家指出,高端白酒市場已進入“對標擠壓增長”時代。面對不斷被擠佔的市場份額,瀘州老窖不得不在今年7月25日宣佈降價。降價時,公司也表示,大幅度調整價格的目的在於促進經銷商動銷,搶佔市場份額。但由於已錯失部分市場機會,終端動銷仍不盡理想,為消化庫存,瀘州老窖還于國慶節前發佈通知,全面停止國窖1573經典裝的供應。

  也有行業人士稱,從數字上看,失蹤的1.5億元存款對於當前的瀘州老窖而言影響並不算大。公開資料顯示,至今年6月末,公司持有的貨幣資金為64.49億元,較年初有所增長。不過,不知其他區域市場是否存在類似隱患,且是否會波及其餘白酒企業。瀘州老窖在公告中稱,公司正在展開內部自查,消除風險隱患。

  (原標題:白酒企業頻踩“存款消失”地雷)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