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正在進入微利時代,預計到今年底出現虧損的快遞行業加盟企業可能達到20%
激烈競爭促使快遞公司用低價給網店發貨來保證業務量,同時存在網商利用快遞郵費價差盈利現象
快遞業需尋求與電商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路徑
近日,重慶市“四通一達”等6家快遞公司統一上調快遞服務價格,受到物價管理部門責令整改,引發業內普遍關注。有分析認為,這是快遞企業的無奈之舉,企業間的價格戰已讓他們難以為繼;也有人認為,快遞公司統一漲價涉嫌壟斷。那麼,快遞合理價格到底是多少,快遞業又該如何應對?
利潤走低引起價格反彈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業發展也是水漲船高。據統計,2005年至2013年,我國快遞行業業務總量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4.34%。但近年來,快遞行業正在進入微利時代。一位申通快遞的江蘇加盟商告訴記者,“前年純利潤還有15%左右,而去年純利潤已經降到9%,今年上半年業務量雖增長了30%以上,但營業額並沒有增長,由於成本控制做得不錯才沒有出現虧損。”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介紹,通過抽樣調查,預計到今年底出現虧損的快遞行業加盟企業可能達到20%。
對於重慶快遞企業的調價,重慶市郵政管理局局長徐文葛表示,這次事件“不合法、較合情”。“其不合法在於涉事快遞企業‘同時’、‘一致’的行為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説其較合情,在於此事件反映出惡性競爭情況下産生的低價格已使快遞企業難以為繼,企業希望價格理性回歸的實情。”
在此次調價風波中,重慶的快遞公司試圖恢復的“原價”,為“四川、重慶首重每公斤5元,續重每公斤2元,除偏遠城市和港澳臺首重6元、續重3元”。據了解,這一“原價”在幾年前曾執行過,只不過由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價格被一改再改。而此次調價風波前,快遞與電商客戶的協議價基本被壓到了“一公斤以內,重慶、四川4元,其他城市6元,偏遠城區10元”上下浮動,有些價格可能更低,甚至連續重費都忽略不計。
快遞價格為何越來越低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儘管電商平臺是快遞公司的重要業務來源,但在激烈的競爭下,快遞公司往往要使出低價“殺手锏”,低價甚至零利潤給網店發貨來保證業務量。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一票快件最低成本一般在5元左右,包括派件費1.5元至2.5元,取件費0.5元至1元,運輸費1元至3元,人工操作費用0.5元至1元,資訊成本0.2元,加上一定的稅費。但去年起有民營快遞打出“10元3票”、“1000元包倉”等“割肉價”,一些加盟網點為爭搶地盤和份額,不惜虧錢血拼。
另外,網店存在利用快遞郵費價差來盈利的現象。以網店不包郵為例,普通用戶往往需要向網點賣家支付10元到20元快遞費,如果按省外6元的價格,這樣網店每成交一單,便可以輕鬆賺到4至14元,銷量大的網店這部分收入很可觀。徐勇認為,一些電商利用貨源優勢打壓快遞價格,甚至從中間賺取快遞費差價的現象很嚴重,“現在,對於快遞企業來講,一點點的成本變動,就會導致虧損,快遞企業提價也是一種無奈的表現。”
追求與電商合力共贏
業內人士指出,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行業自律,同時也需要通過綜合治理,實現與電商行業共同發展。一方面,通過溝通讓電商意識到快遞服務的連帶效應,通過“以質定價、以價保質”來實現雙盈局面;另一方面,快遞業“打鐵還需自身硬”,徐文葛認為,快遞企業決不能靠違法行為來脫離困境,須勇於創新,以變革來實現生態發展。
徐文葛建議,快遞企業應積極採取差異化策略,同時細分服務對象,根據不同需求提供服務産品,進而分類制定不同的價格。徐勇則認為,低價競爭的背後是服務時限標準的缺失,“建議行業建立統一的快遞服務時限標準。”(經濟日報 記者 譚 辛)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