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了一批定價範圍內的低價藥品清單,涉及500多個品種中的1000多個劑型。其日均費用標準為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對因成本、價格或用法用量發生變化導致具體品種日均費用發生變動的,要及時進入或退出低價藥品清單。
近年來,基層醫院全部使用全省統一招標採購的藥品,中標藥品價格越來越低,廉價有效的藥品“中標死”成為通病,去年我省就有100多種藥品中標後廠家不再生産。據南京市衛生局藥政處有關人士介紹,國家發改委出臺這一政策,放鬆了對低價藥品的價格控制。取消針對每個具體品種規格的最高零售限價,允許生産經營者在不超過規定日均費用標準前提下,根據藥品生産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具體購銷價格,形成更加靈敏反映市場供求的定價機制。
南京中華門社區醫院沈俊院長説,目前藥品招標惟以“低價”論英雄,許多企業在競標時故意壓低價格,中標後因利潤太低不願生産,導致市場上缺貨,比如中標價1.2元/支的破傷風抗毒素、9元/支的魚精蛋白、1.9元/瓶的抗甲亢藥等,近年來都在中標後消失,患者不得不自費購買價格貴的代替藥品。如今限高不限低,許多藥品廠家有利可圖將願意生産,比如,諾氟沙星目前中標價平均每粒0.05元,病人一天吃6粒費用是0.3元,藥企幾乎沒什麼利潤,現在提高到3元/日,利潤上去了,且經醫保報銷後多數百姓承擔得起。
“政策再好,關鍵在落實。”南京石門坎社區醫院王健院長認為,讓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藥,還是要完善制度設計,既讓市場之手引導藥企生産廉價藥,衛生主管部門又要監督和保障醫院醫生使用“廉價藥”,對於一些中標後又不生産的藥企,要及時拉入競標“黑名單”。 (仲崇山)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