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的盛行,既讓大量資金“脫實入虛”加劇泡沫,也進一步助長了“一夜暴富”的浮躁社會心態。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但現狀卻是虛擬經濟“賺快錢”,實體經濟發展難。2013年經濟增速始終在7.5%左右徘徊,而一二季度增速中如果剔除進出口特別是出口一日遊“虛假”部分,這兩個季度的增速會更低。三季度雖然增速有所恢復,但是恢復的動力在於房地産市場的火爆和增長。進入四季度後,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又凸現出來,説明實體經濟始終沒有根本好轉。
從出口、消費和投資三駕馬車拉動看,金融危機後出口一直處於負拉動或者極低拉動狀況。出口受制於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資源能源價格走高以及環保成本增大、國際貿易保護影響,進出口短期內出現好轉不現實。
啟動消費始終效果不佳,原因非常之多。收入低、社保不健全等是根本性因素,另一個因素是高房價、高物價對消費的制約。一套房子掏空幾代人的財富積蓄,對消費形成了極大擠壓,削弱的是經濟增長的後勁。
一個國家在達到中等收入階段以前的快速發展主要依靠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優勢、資本投資來推動。但如果經濟增長僅依靠資本積累和資金投入而沒有技術變革,那麼,經濟增長和生活水準提高最終還是會停滯的。發達國家之所以繁榮不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秘訣之一是技術革新和創新。
不過,對轉型中國家經濟最大的干擾是産業結構的失衡,是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出現畸形導向,是社會資本資金過度流向投機炒作行業,過度“脫實向虛”,嗜血實體經濟,侵蝕實體經濟發展後勁,最終使得國民經濟根基的實體經濟出現坍塌跡象。
十年來,炒股、炒金、炒藝術品、炒房等等的成功使資金資本、人力資源、企業家才能等都流向炒作領域,使得實體經濟對包括資本資金在內的資源失去了吸引力,最終荒廢了實體經濟。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中國經濟一個大教訓,但是房地産領域的炒作卻仍在演繹。社會資本資金直撲房地産行業,不僅使得實體經濟被荒廢,而且直接影響著中國的技術革新創新。“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就是真實寫照。80多年前華爾街投資大師格雷厄姆説過:所有成本都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等形式支付,開發商可以一文錢不投而獲得整個資産,在許多情況下還有大量現金進賬。不難想像,房地産金融業可謂隱患重重,以至於整個行業日益膨脹,並有可能毀於一旦。
如果不下決心改變虛擬炒作投機行業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的現狀,不改變房地産行業畸形發展狀況,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就很難完成,中國經濟徹底擺脫目前困境就是一句空話。必須從宏觀政策導向包括貨幣政策、財稅政策上下“狠心”、下決心扭轉整個經濟“脫實向虛”的狀況,扭轉房地産行業瘋狂扭曲發展對實體經濟的打壓、吸血、掏空現象。
常亮(河南 職員)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