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國中部、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如何搶抓機遇,通過深化改革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
近日,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專訪,直面湖北形勢,暢談轉型升級之路。
“五局”之勢
《財經國家週刊》:中央對經濟形勢做出了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判斷。目前湖北處於什麼階段,面臨怎樣的經濟形勢?
李鴻忠:戰略機遇期與發展轉型期疊加、發展黃金期與矛盾凸顯期交織、改革窗口期與改革攻堅期重合,是當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性特徵。但總體來説,湖北面臨的大局、發展的格局和態勢是穩定的,通過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和研判,我們認為,今後一個時期湖北發展面臨“五局之勢”。
一是改革開放的“棋局”推進到湖北。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進入升級增效的“第二季”,區域發展重心梯度推進至“第二個大局”,作為“迴旋餘地”之所在,湖北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是國內外經濟格局的轉變凸顯湖北。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格局和供求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湖北作為擴大內需前沿、國內市場樞紐、內陸開放高地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三是中央的佈局聚焦湖北。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峽後續發展規劃、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特困地區連片扶貧開發等都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正在納入國家戰略層面進行規劃和部署。
四是全省上下“謀局”湖北。近年來,我們以構建重要戰略支點為總戰略、總目標,深入實施“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促進了區域有機協調互動發展。
五是中氣十足的“勢局”效應激活湖北。我們為各地發展授旗定位、加油鼓勁,激發了全省上下幹事創業的活力,形成了趕超跨越的強大勢能。
《財經國家週刊》:中央對湖北的定位是要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湖北成為戰略支點的路徑是什麼,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李鴻忠: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提出,湖北要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並且告誡我們,湖北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靠一般傳統産業發展路子肯定不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唯一齣路。
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品質,我們必須堅持以改革為引領、以創新為動力,推進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
要通過改革更新發展理念,樹立科學發展導向,把握市場決定取捨、綠色決定生死、民生決定目的的“三維”綱要,及時調整工作考評體系,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追求品質更高、更有內涵的綠色GDP和民生GDP。
要通過改革轉變發展方式,攻克制約湖北科學發展的頑瘴痼疾,釋放湖北思想、制度、科技、開放等“四大紅利”,以改革創新促調整、促轉變、促發展,推進湖北經濟競進提質、升級增效。
《財經國家週刊》: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湖北將如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李鴻忠:當前,湖北正值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黃金十年”,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是湖北發展的重大機遇,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
3月下旬,我們組織學習考察團,專程赴上海學習考察上海自貿區建設經驗,就是為了準確把握上海自貿區改革創新的核心和精髓,學習上海解放思想的力度、擴大開放的模式、創新體制機制的做法、轉變政府職能的成功經驗,以更大力度推進湖北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強化市場經濟的意識和理念;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推進我省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湖北特點的改革之路。
一是把解放思想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道程式”。堅決破除政府主導的思維定式、角色定式和工作定式,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發展文化,不斷培育有利於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的文化土壤。
二是把上好“市場課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功課”。辦好“市場大學”,以推進市場化改革為重點,強化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樹立市場理念、培育市場文化、運用市場思維、完善市場機制、用好市場方法、激發市場活力。
三是在發揮湖北比較優勢的改革上下功夫。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激發創業活力;深化科教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激發資本活力;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示範,激發要素集聚活力。
四是在回應群眾期盼的重點領域改革上率先突破。湖北是大江、大湖、大庫之省,我們堅持綠色發展,堅決向污染宣戰,大力發展民生GDP和綠色GDP,著力構築“生態、民生、生命”三大安全網。
五是深入推進各層次改革試點示範。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和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好國家賦予湖北的改革試點使命,形成全國能推廣、可借鑒的改革經驗。
市場是要中之要
《財經國家週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湖北將如何處理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關係,建立符合市場運作規律的秩序?
李鴻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提升為“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發展理念的重大躍升。
在市場經濟中,檢驗産業結構優不優看市場,體制改革的導向看市場,創新驅動之動力在市場,企業活力之源在市場,企業家成長的戰場和競爭勝負的決定還是在市場。市場是要中之要,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一發”,是關鍵。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必須管好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一要善於“松手”。“松手”就是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要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該減則減,一定要真減到位;該放要放,一定要真放徹底,不能明減暗不減、明放暗不放,砸斷骨頭連著筋。
二要善於“收手”。“收手”就是要規範政府職能。政府的“有形之手”不能伸得太遠、干預過多,要堅決從不該管的領域中退出來,不該管的堅決不管。要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理順部門職責關係,實行規範化管理;要嚴格依法行政,不能一講規範政府職能就推卸責任,一講履行政府職能就伸手擴權。
三要善於“援手”。政府之手就是服務之手。“援手”就是要在市場失靈的時候,政府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及時、高效、便捷地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提供各類公共服務,當好市場“守夜人”。
《財經國家週刊》:在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中,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及發展現狀?對於湖北的非公有制經濟而言,國有企業改革可能會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和挑戰?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核心是什麼,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李鴻忠: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表明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決定》圍繞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在完善發展政策、擴大發展空間、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務和舉措,必將極大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