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柳州4月3日電 題:廣西侗鄉三江“三月三”搶花炮 中國式狂歡展民族原生態
作者 朱柳融
“砰”的一聲巨響,在蜿蜒于黔桂之間的榕江河灘上,一個纏著彩綢的鐵環——“花炮”射向天空。近百名赤膊運動員和數萬名觀眾的眼睛同時投向空中,楊穩與其他運動員一同向鐵環降落的方向迅速涌去,瞬間運動員就扭作一團,叫喊聲不絕於耳。
就在運動員們扭作一團向主席臺“得勝門”移動時,楊穩突然“蹭”地跳上主席臺,將鐵環“花炮”交給總裁判長,成功奪下第一炮。整個過程驚險刺激,猶如美式橄欖球一樣。
楊穩的家鄉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鄉每年都會舉辦“三月三”傳統花炮節。清朝光緒初年,富祿是黔桂兩省交界的商業貿易中心,當地的商人們為了生意興隆,在每年的夏曆三月初三都會燃放花炮招徠顧客。這項由民間自發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性傳統體育項目,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被稱為“東方的橄欖球”。
獨具特色的搶花炮由來自黔桂交界各村寨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參加,每隊10人左右,比賽分為三場,每場放一炮,每炮各有寓意:頭炮“丁炮”寓意人丁興旺、二炮“財炮”寓意財源茂盛、三炮“貴炮”寓意富貴長遠。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因當地貧困,獎品只有一塊肉和40個雞蛋。然而當地居民十分信奉搶花炮寓意,奪得花炮後便要殺豬宰羊,請村寨裏所有人一起慶祝。
如今,求子、求財、求官的迷信意識在當地已日趨淡薄,侗族花炮節的規則和文明程度也在日趨規範。
“新中國成立以前,因為沒有規則,大家用盡手段想奪得花炮,使用利器傷人、掐捏抓等手段層出不窮,經常發生死傷事故,沒有功夫的人輕易不敢上場。”現年76歲的富祿村岑廣屯張新忠回憶起以前的搶花炮比賽,還心有餘悸。
當年有一個叫馬子右的人,結婚多年未得子。為了奪得頭炮“丁炮”,雖不會功夫,他也參加搶花炮比賽。在激烈的比賽中,他被隊員踢打、掐脖子,雖拼盡全力奪得頭炮,最終缺因傷勢過重不到半月便去世了。
後來當地官方為杜絕這類事件再次發生,便規定參加搶花炮的運動員,比賽前需剪短指甲,比賽時必須赤膊上陣,且不能攜帶利器,比賽過程中不得使用掐、捏、抓等傷人動作。
隨著比賽的規範化,只要年輕力壯且有興趣就可參加比賽,搶花炮的人越來越多。但隨著外出打工浪潮襲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如今參加搶花炮的人也在減少。
“搶花炮是我們侗族最原生態的體育運動,我特意等到參加完比賽再去廣東打工。”楊穩説,很多侗族小夥出於生計,過完春節就離鄉了,無法參加比賽。
至今,富祿鄉花炮節已進行了130屆,因其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競技特點,2008年,侗族花炮節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富祿苗族鄉2011年被授予“廣西民族體育特色之鄉”。1982年起,中國官方將“搶花炮”列為該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大型重點競技項目。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