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7月27日電(記者席敏袁軍寶)國家統計局27日發佈報告,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83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1%,增速比前5個月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24.2億元,同比增長6.3%,增幅比5月份回落9.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工業企業效益增速有所放緩。當前,中國企業正奮力轉型以改變盈利模式,同時中國政府開始採取減稅等“微刺激”政策,以推動企業渡過困境增強活力。
電腦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等産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國工業企業效益連續增長,但部分傳統工業利潤下滑拉低了工業整體增速。今年6月份,工業企業主營活動利潤比去年同期減少112.4億元,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個行業主營活動利潤合計減少253.1億元。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認為,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減緩,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收窄幅度大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收窄幅度,單位成本和費用增加以及同期對比基數相對較高等,是造成6月份工業企業主營活動利潤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專家分析認為,經歷了近年來世界主要市場需求下滑和國內産能過剩成本上升的雙重衝擊後,中國通過實施一系列減稅、簡政放權等調控政策,以及工業企業通過主動調整經營方式和産品結構,使得一些行業擺脫以往對刺激政策的依賴,逐漸走出艱難困境。不過,企業內生動力不足仍然制約著工業效益的增加。
梳理歷月數據發現,從2012年10月開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月同比增速上升,今年前兩個月,同比增速一度達到17.2%。但隨後出現下滑趨勢。其中,6月份利潤總額增幅下降對上半年整體增速放緩造成較大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説:“一些企業往往期待刺激性政策帶來市場,但對政策的依賴決定了這種增長只能是階段性的,隨著政策效果的稀釋,利潤增幅必然出現下滑,企業缺乏發展的長遠內生動力。”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從今年上半年工業企業運作情況來看,過去這種依賴刺激政策換取市場的思想逐漸轉變,部分主動調整經營思路、加快技術研發企業的利潤情況開始好轉。
儘管中國工業企業效益保持一定增速,但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解讀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時説,國際環境仍然複雜嚴峻,特別是歐洲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較緩慢。再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鬆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中國勞動力本身的價格也在提高,出口難度加大。
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個百分點,出口仍難現好轉。張衛國認為,出口增速放緩反映出國際市場恢復進程依然緩慢,歐盟、美國等頻頻採取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變相貿易保護措施,給國內企業造成很大影響。
中投顧問産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認為,能源電力、石油化工、交通物流、有色金屬等傳統産業的産能過剩、結構失衡等問題尚未解決,但政府層面針對重點産業所採取的不同措施陸續見效,待過剩産能得到消化後,工業企業企穩回暖便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