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廣州蠟像館:“瞌睡保安”會發聲 馬桶女郎會“害羞”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4:57 來源:金羊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既生動有趣,又能反映現實社會,誰説蠟像館就只能做陽春白雪,不能做下裏巴人?英雄、名人、大師反映的是現實社會的精神高度,瞌睡保安、馬桶女郎、農民工、手機控、水煙客,則是社會萬象、人生百態的一種,都可以作為蠟像創作的題材。”

  ——廣州蠟像館負責人 李天宇

  蠟像不僅神似,還能發出聲音

  廣州蠟像館入口處,擺著一尊甄子丹在《大鬧天宮》中的造型蠟像,英氣逼人、熠熠生輝。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旁邊一位保安大叔卻歪著頭睡著了,低沉的呼嚕聲聲聲入耳。我小心提醒身旁的檢票員,“你去叫醒他,被老闆發現了可不好”。檢票員聽罷,笑答“沒事兒,讓他睡會吧”。納悶間,我再定睛一看,不對,假的!這保安也是尊蠟像。據了解,這座保安蠟像安裝有特別的聲控裝置,能模擬發出聲音。

  我感到心裏一驚,這兒的主角不是星光四射的甄子丹,而是其貌不揚的保安大叔?怪嚇人的。我問工作人員,這保安什麼來頭,是哪位名人喬裝的?“不是名人,就一個普通保安,跟路人甲一樣”;為什麼要為一個路人甲做蠟像?“這裡是入口嘛,當然需要一個保安,但做一個精神抖擻的保安好像沒什麼意思,不如做一個疲憊的形態,可能更能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

  既有名人薈萃,也有人生百態

  這個蠟像館好像有點不一樣,除了名流薈萃、大師雲集,也有路人甲的一席之地。迎著密集的閃光燈接著往裏走,在會鞠躬的美女蠟像“歡迎光臨”聲中正式進入蠟像館,往後分別是政治區、科技區、影視區、體育區、廣東民俗區、世界真奇妙區、禮品區和3D列印區,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奧巴馬、曼德拉、安南、阿拉法特等世界政治領袖的蠟像一應俱全,比爾蓋茨、喬布斯、愛因斯坦等科技名人的蠟像惟妙惟肖,姚明、喬丹、梅西、科比的蠟像活靈活現,李連杰、李小龍、萊昂納多、施瓦辛格、布拉德皮特、安吉麗娜朱莉的蠟像真假難辨……

  名人風采著實讓人眼花繚亂,自不在話下,不經意走到轉角處,看到“洗手間”字樣,正欲上前借用,卻發現女廁廁門敞開,一位妙齡金髮女郎坐在馬桶上小解,瞬間讓人一驚!只見她穿著性感,褲襪已退去一半,雙手舉著一疊報紙,面部表情則是一臉壞笑。“哦,假的,我又上當了!”一位遊客忍俊不禁,他走進廁門準備拍張近照,沒想到剛掏出手機,女郎的雙手往上一舉用報紙遮住了臉,引得眾人大笑。原來,這裡還運用到壓力感應技術。

  男廁這邊也一樣,一位男子背對著遊客小解,身體還在不停地左右晃動,讓人真假難辨。為什麼會做這樣兩個奇怪的蠟像?李天宇笑而不語,引著我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道嶺南特色的門檻,一個中年男子坐在上面小憩,手裏拿著礦泉水,頭朝上發著呆。李天宇走過去拍了拍男子的肩膀,告訴我説“他走累了,就隨性坐在這兒喝口水休息一下,多好的人生百態”。我看出來這又是一尊蠟像,就像門口那位保安大叔一樣,不知道會欺騙多少遊客。

  手機“癮君子”也能成蠟像

  邁過這道門檻,就是廣東民俗區,雞公欖、舞獅的蠟像造型栩栩如生,一個涼茶舖子擺在中間,旁邊是一台八仙桌,三位阿爺圍坐起來喝著功夫茶,有説有笑、悠然自得,一位抽旱煙的阿叔則坐在一旁若有所思,全然一副生趣盎然的嶺南生活場景圖。

  接著往前走,看到兩張床,一張床上側躺著一個面容枯槁的煙鬼,只見他留著長辮子,卷縮在床頭,吞吐著大煙;另一張床上則躺著一個身形瘦弱的年輕人,只見他穿著休閒襯衣,精神萎靡地斜靠在捲起的被褥上,聚精會神地盯著智慧手機。把這兩個人擺在一起,怎麼那麼熟悉?想起來了,曾在網上非常火的一組照片,諷刺的是現代人對智慧手機近乎病態的“癮”。

  這兩尊蠟像源自館方管理層的靈機一動,不久前他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組圖片,忍不住大膽設想,可不可以把它做成蠟像?“既生動有趣,又能反映了社會現實,誰説蠟像館就只能做陽春白雪,不能做下裏巴人?英雄、名人、大師反映的是現實社會的精神高度,瞌睡保安、馬桶女郎、農民工、手機控、水煙客,則是社會萬象、人生百態的一種,都可以作為蠟像創作的題材。”李天宇這樣説道。

  追溯蠟像藝術的起源不難發現,這原是一門富有貴族色彩的藝術,全球知名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最早誕生於近兩百年前的英國,創始人杜莎夫人最早就是為伏爾泰、盧梭、本傑明·富蘭克林等大師先賢們塑像,一舉成為當時最有名望的塑像師,塑像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當時的貴族階層與社會名流才有的專權。現在看來,給普羅大眾塑像,是對既有觀念的突破,也是蠟像館商業化運營的一次積極嘗試。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