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貴州岑最村7年過1次鼓藏節:鬥牛活動 吹蘆笙(圖)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0:18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岑最苗族婦女 (孫華 供圖)

  名家講古之苗寨

  孫 華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考古學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岑最村是貴州榕江縣朗洞鎮內的一個苗族村寨。這裡西北距朗洞鎮35千米,地處雷公山群山中的岑最河邊,海拔460米左右。全村轄老寨和新街兩個自然寨,1992年從榕江縣城到朗洞鎮的公路修通後,由於交通的便利,一些村民及外來商戶搬到老寨東面約百米左右的公路兩邊,逐漸發展成現在的新街。老寨現有居民143戶613人,均為苗族(屬黑苗),但旁邊的新街已遷來不少做生意的侗族。老寨的村民仍以農業為主,在山溝和山坡上開闢有成片的水田。岑最村與附近村寨一樣,擁有大量林地。村民自述祖先來自江西,先住在老寨下不遠處,後因在老寨發現水井才搬遷至此。寨內保存有清代石碑一通,正面是光緒十六年黎平府判斷岑最與鄰寨林地紛爭的判案告示,後面則是光緒三十四年岑最寨兩戶村民的林地交易契約。

  村寨位於雷公山群山環抱中,岑最河(也稱色邊河或寨蒿河)自北向南從村東蜿蜒流過。老寨的房屋圍繞著村中的三口水井陸續興建。為了防範火災,村中的糧倉集中建造在住房對面的黨敵坡上。傳統的家庭住房一般為兩層,首層一般用木柱和木枋架空,再在其內部用木板簡單分隔為牲畜圈養、草料儲藏等小單元;二層主要安排主臥、客房、儲藏、廚房四種功能單元。村民每家都會有一間糧倉,糧倉多為單體建築,只有少數幾棟是雙並或三並的結構。糧倉可分為單層和雙層兩種,前者下部柱子架空有一人高的高度,後者下部架空的高度不及半米。寨子內沒有營建永久性的公共場所,最受尊崇的是老寨後山上的一棵神樹。這是岑最村範圍內最大最高的一棵樹,樹榦筆直,枝繁葉茂。樹前的土地祠因而也是村寨三座土地祠中前來供奉村民最多的祠廟。

  據説村寨的鼓藏節最為隆重,七年才過一次,每次一天,在鼓藏節前一天還要舉行鬥牛活動。鼓藏節和每年的春節都要舉行吹蘆笙的活動,村子裏的中老年男性基本上都會吹蘆笙,由30來把不同的蘆笙組成一個蘆笙隊,吹蘆笙的活動通常是在老寨裏的大塊空閒田地進行,沒有專門的蘆笙場。村寨苗族的傳統服飾以黑色為主,橘色織帶為輔。最近這些年,受其他支系苗族服飾的影響,現在岑最村的婦女喜歡鮮艷暖色調的顏色與花紋,幾乎整件裙子都縫滿橘色的織帶。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