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2月11日電 (陳龍山謝子丑)11日晚19時30分,梨園戲優秀新編劇目《節婦吟》在僑鄉泉州梨園古典劇院上演,精彩紛呈的表演和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數百名觀眾慕名前往欣賞。
作為“東亞文化之都”文化交流活動的重點項目之一,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建團六十週年經典劇目展演活動”啟動以來,已先後為僑鄉民眾獻上梨園戲傳承版《陳三五娘》、《劉智遠》、《朱壽昌》和傳承版《胭脂記》等多臺好戲。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成立於1953年,是目前這個劇種唯一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建團以來,劇團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戲曲文化為己任,著力搶救、繼承、發展梨園戲藝術傳統,取得了優異成績。
連日演出中,六代梨園戲傳承人同臺演繹的傳承版《陳三五娘》令觀眾印象深刻。《陳三五娘》是梨園戲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劇目,也是梨園戲建團後排演的第一個劇目。1954年,《陳三五娘》參加華東戲曲匯演後,蜚聲海內外。
而傳承版《陳三五娘》中最老演員已近80歲,最年輕僅17歲,該劇堪稱梨園戲劇團60年風雨歷程在舞臺上的生動展示。首批傳承人蔡婭治告訴筆者,“我今年77歲了,反串的小生家喻戶曉,退休後的20餘年仍陸續登臺演出,為了熟悉舞臺上的感覺,我已經排練了近一個月。”
“中國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文化價值珍貴而獨特,不僅是福建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藝術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梨園戲廣泛流播于閩南及港澳臺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閩南語系華僑居住地。
“我非常喜歡古典戲劇,在家每天都要聽梨園戲,平常有空也會梨園古典劇院看戲,所以最近的演出更是不容錯過。”泉州人李老先生與老伴、孫女一同欣賞演出時説。
主辦方表示,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六批傳承人囊括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培養的梨園人才,以及1997年和2007年藝校梨園班的學生,體現了梨園戲的代代相傳,接下來一年裏,他們還將把梨園戲800餘年來的傳統劇目一一展現給觀眾。(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