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北漂”成網路文學標簽 開始走“治愈係”路線

時間:2014年02月11日 15:29 來源:每日新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汪峰唱的《北京 北京》一直讓人印象深刻,歌詞裏有一個人的悲喜,也寫出了一群人充滿坎坷與期待、失落與希望的存在感。

  北漂,百度裏的意思是指那些從其他地方來到北京生活但卻沒有北京戶口的人群,他們或已經有職業,或正在尋找發展機遇,這些人多是年輕人,或從年輕時代開始“漂”在北京。

  文學夢,也是一部分北漂青年所追逐的,更有一部分作家願意以北漂生活作為題材觀察大時代中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十幾年來,跟“北漂”生活有關的書以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寫作視角勾勒這個群體的形象,作品裏不乏刺骨、不乏感動、不乏溫暖,也不乏屬於青春的樂與怒。

  北漂概念擴大 從文藝圈到白領

  作家劉心武早在2001年就在他的《北漂女》仲介紹過北漂這個概念,在他看來,“京漂一族”,屬於“外來人口”的範疇,又絕對不能與“打工仔”、“外來妹”混為一談,他們漂在北京並不是為了掙錢謀生,而是為了圓一個綺麗的夢。劉心武用一個“夢”字一語道破北漂內心世界的不同,在他的認識裏,這些人“大多數是想躋身演藝圈,還有的想成為畫家、作家、攝影家……總之,他們是因為熱愛文藝才離開家鄉,帶著一筆錢,跑到北京來,自己租房,四處活動,漂在各種文藝場所,混跡于攝製組、錄音棚、電視臺、展覽會、首映式、發佈會…… ”劉心武曾在小説裏寫道:“有人粗略統計過,到2001年初,大約有一萬人。”

  在21世紀剛剛啟幕的一段時間裏,北漂的概念多集中在從事文藝行業的人群當中,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概念的外延也在經歷變化,一些來到北京打拼的都市白領也逐漸對這個詞有了歸屬感,這個人群也就越來越大。

  人民文學出版社圖書編輯文珍告訴記者:“如今北漂的外延確實在擴大,文藝界的北漂可以被看成經典的北漂,而大多數北漂是在北京求學之後選擇繼續留在北京的畢業生,他們大多成為都市白領,這個人群在逐漸成為北漂的主體。”

  在近些年出版的關於北漂的書裏,開始更多地以“寫都市白領的奮鬥史”為主題,如《一個人上北京1:北京歡迎你?》已不僅僅在關注文藝青年的生活狀態,更有如今挺火的《十七個遠方》把都市“草根生活”的生活狀態寫得淋漓盡致,不少網友評價這樣的書:“真實,像自己的生活。”

  小説依舊是主流 討論就業和住房

  在描寫北漂生活的書目當中,小説依舊佔據了半壁江山,涉及的題材也十分廣泛,關於北漂群體的情感題材、青春題材都十分常見。2013年最火的“北漂書”《我們遊向北京》就是以青春小説的形式出現,描寫了一群北漂年輕人在畢業後的奮鬥故事和生活遭遇,在網路上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同。而之前的《北京誘惑·情魅北漂》等書主要寫北漂群體的情感故事,這樣的故事也吸引了不少有同樣漂泊經歷的讀者。

  《北漂青年——我在北京這些年》的作者鐘華表示:“這部小説裏有自己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寫北漂這個群體。周圍很多人的經歷給了我靈感。這部小説可以説是勵志類小説,但是我更願意把它看作一本社會類的小説。”北漂書不僅僅嫁接“青春”和“情感”,一些書也從社會熱點話題入手,用小説的手法佈局更有時代特性的內容,比如職場生活和就業問題,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段時間裏,十分流行。比如小説《蟻居》就講述兩個80後畢業生在北京“供房”的故事,成為北漂版本的《蝸居》,把都市年輕人的住房和婚戀問題帶入小説,增加了看點。

  《我們遊向北京》的作者唐缺告訴記者:“我作品中的事情我個人經歷得並不多,卻是太多周圍的人正在經歷的,這部作品更是關於這個時代這群年輕人的共同記憶,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他用貫穿整本書的房子問題作説明,“我的作品就是想要談這個時代裏年輕人都要面對的各種問題。”

  真實經歷寫勵志 內心獨白受關注

  除此之外,帶有“內心獨白”性質,寫真實經歷的北漂書越來越受到追捧,幾年前的著名北漂書《一個人住的7年》就是用文字和攝影的方式講述了作者7年北漂生活的點滴,設計精美、獨特,文藝范兒十足,迎合了不少小資讀者的心理,當年十分暢銷;《我的北漂日記》的作者葉斌也明確表示:“我的作品是根據我在北京的生活經歷創作而成的,只是出於尊重和保護,主人公名字都用了化名。”

  近兩年,這樣有著“真實經歷”的作品熱度不減,不少出身“草根”的作者也開始利用網路平臺實現“一夜逆襲”。最近被賈平凹等不少名家關注的北漂“傷痕文學”代表《十七個遠方》的作者遠子用近乎冷峻的筆法描寫了畢業後漂在北京的生活,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在豆瓣兒上發帖的作品集,幾乎真實記錄了自己的生活細節。

  遠子告訴記者:“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除了需要在創作上加以修飾的,基本都是我的生活。一開始只是想在豆瓣兒上分享自己的故事,讓大家看到,原來北漂的生活這麼不容易。沒想到很快得到了很多人的轉載和支援。”看來,共用的網路平臺也在造就北漂書的成功,讓能寫出真實故事的作者被發現。

  “北漂”也成網文標簽 治愈係漫畫走俏

  利用網路平臺寫作的不僅有這些分享真實經歷的作者,一些寫手也利用北漂的“帽子”開始撰寫“網文”,用都市言情、職場鬥爭甚至是奇幻主題套進北漂青年的故事中。一位網路文學編輯告訴記者:“如今很多網路文學的讀者是漂在大都市的年輕人,這樣的文字更能吸引他們。”於是,不少這樣貼上北漂標簽的網文書開始在網路上流行,甚至開始出版。她同時認為:“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北漂生活讓更多的都市青年有同感。”

  在文學體裁上,文字不再是唯一的表現方式。很多北漂書開始走“治愈係”或“勵志類”路線,漫畫繪本書也越來越多,並迅速得到市場認可。《媳婦兒,一起去賣煎餅果子吧》去年熱銷,最開始是在天涯社區、人人網以及貓撲上為人所知,被稱為百萬網友熱捧的漫畫神帖,作者魏雪明一直從事美術行業,他向記者講述自己行業的艱辛:“做藝術行業很不容易,不少朋友生活條件都不好。”他還向記者透露了一些在外界看來比較成功的漫畫從業者,因為面臨著行業競爭和盜版的壓力,生活往往不如別人看到的那般光鮮。

  魏雪明曾一度離開北京,後來又二次來北京開公司,獲得成功之後把自己的經歷畫成漫畫,他告訴記者:“2012年我在北京買了房子,覺得到了一個可以總結的時候了,也想把自己的奮鬥史講述給別人,所以就用一個賣煎餅果子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作者的個人奮鬥經歷,鼓舞了不少讀者。

  文珍表示:“關於北漂的繪本書近兩年確實在走向成熟,也表明競爭越發激烈,市場的成熟對提高書的品質也有很大幫助。”圖文並茂的形式以及輕鬆清新的風格,讓北漂書在關注現實和反思的同時,也為更多年輕人傳遞著溫暖。

  本版撰文 回振岩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