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音樂人董冬冬和陳曦夫婦創作了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原本是電視劇《老牛家的戰爭》的片尾曲。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5年之後,這首歌不僅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還被網友評為“春晚最感動人心的節目”。
究其原因,是真摯而平實的歌詞引爆了觀眾的共鳴和淚點。有觀眾表示:“《時間都去哪兒了》是一種情懷,是一種淡淡的憂傷,是一種溫暖今生的記憶,鼓勵大家敬最愛的父母一杯,略表孝心。”
昨天,大河報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詞曲作者董冬冬和陳曦夫婦。董冬冬説:“這首歌是2009年創作的,陳曦認為它是我們創作過的最滿意的歌,雖然過了5年才火,但也證明了它的價值。”
[創作之路]
忽然心有感觸 一個小時寫好
董冬冬和陳曦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在學校兩人就好上了,一直好了12年,婚後便開了一家個人音樂工作室,為影視劇製作歌曲。雖然對廣大觀眾來説他們的名字有些陌生,但翻翻他們的履歷,電影《無人區》、《我想和你好好的》、《非常完美》、《決戰剎馬鎮》,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林師傅在首爾》、《蟻族的奮鬥》、《北京愛情故事》等的音樂都是他們負責的,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中張靚穎演唱的《終於等到你》也出自他們,他們的作品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歌紅人不紅”。
談到《時間都去哪兒了》的創作,董冬冬説:“2009年,余淳導演要我為《老牛家的戰爭》寫一首歌,主題是親情,要體現孩子如何去對待父母,我和陳曦始終都沒找到感覺。在交工的前一天是陳曦媽媽的生日,陳曦看到媽媽的眼睛都要花了,突然感覺到了時間的流逝,原本以為親人老去只會發生在爺爺奶奶那一輩,殊不知看著父母變老,‘時間流逝’的概念已經離你很近了。”就這樣,陳曦當天晚上就寫出了詞,董冬冬配上了曲,只用一個小時就寫好了。
從他們二人寫好這首歌用於《老牛家的戰爭》,再到《私人訂制》,沒有經過一處修改。“只有在央視春晚上,王錚亮要用鋼琴演奏,我在弦樂部分做了一些簡化。”董冬冬説,“我和陳曦共同合作了70多首歌,這首是最滿意的,當初陳曦還遺憾,最滿意的一首卻沒有火。如今看來我們沒有白寫它。”
[成名之路]
馮導聽了落淚 上了央視春晚
董冬冬、陳曦自稱和王錚亮是“鐵三角”,陳曦認為,王錚亮的聲音很溫暖,很適合演繹這首歌,而且大家有著相似的經歷。董冬冬説:“在編曲的時候,就是按照王錚亮的音域去創作的。”
馮小剛第一次聽到《時間都去哪兒了》是在宋丹丹家做客,當時宋丹丹向馮小剛大力推薦這首歌,王錚亮也在現場,宋丹丹家有架鋼琴,每次大家一起聊天,王錚亮就即興彈奏作為背景音樂。那天他們正感慨時間飛逝太快,王錚亮就下意識地彈唱起《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曲唱罷,王錚亮抬頭才發現馮小剛、宋丹丹等人都淚流滿面。
後來,馮小剛就決定把《時間都去哪兒了》放進電影《私人訂制》中,繼而將它帶到央視春晚舞臺上。究其火的原因,董冬冬説:“如今表現青春、愛情的歌曲容易走紅,親情歌曲並不佔優勢,只有在特殊的場合和節假日,這類歌曲才會讓人們重視。大年三十晚上正是全國人民闔家團圓的日子,親情最濃,王錚亮在這個大舞臺上演唱了這首歌,一下子就觸動了數億人的心。”不過董冬冬把大半功勞歸功於妻子陳曦,“詞兒特別平實,卻朗朗上口,易於傳唱,要打分的話,歌詞的功勞佔70%,曲子只佔30%。”
[未來之路]
夢想是作曲家 不會參加選秀
如今董冬冬和陳曦正處於打破“歌紅人不紅”的關鍵當口,他們也正在經歷著從未有過的密集採訪邀約,“光今天一天就有6撥採訪,都是要求我們兩個一起。”董冬冬説,“我們也想讓大家感受到創作者的不容易,因為詞曲作者從幕後走到聚光燈下實在太難了。”談到未來的夢想,董冬冬説:“我想成為像譚盾、漢斯·季默那樣的偉大作曲家,我今年33歲,計劃40歲時實現這個目標,我的路還有得走。”
作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創作者,為什麼不考慮參加如今遍地開花的選秀節目呢?這樣似乎可以讓成名來得更快一些,董冬冬反問記者:“你覺得譚盾會參加選秀嗎?我的夢想是作曲家,我必須得把自己摁住了,不能去。”
問到陳曦的理想,她想了片刻回答道:“幫冬冬實現他的夢想。”
《時間都去哪兒了》
作詞:陳曦 作曲:董冬冬
門前老樹長新芽
院裏枯木又開花
半生存了好多話
藏進了滿頭白髮
記憶中的小腳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愛交給他
只為那一聲爸媽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